毛主席一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毛主席却对合肥格外情有独钟?
据《毛泽东传》记载,在1958-1959年,毛主席一年时间内,就去过2次合肥。
其中,毛主席1958年首次走访合肥,更是奠定了合肥身为安徽省省会的位置。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一年时间内两次走访合肥?毛主席定合肥为安徽省省会,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虑?
安徽省会为何百年一变再变
早在毛主席于1958年首次走访合肥前,就有不少安徽地方官,向毛主席提议:安徽省的省会,是不是应该变一下?
纵观安徽近百年的历史,安徽省的省会选址,几乎是“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
北洋政府时期,安徽省省会从安庆迁到蚌埠,先后变更两次。
蒋家王朝时期,安徽省省会历经芜湖、安庆、蚌埠、六安、金寨、合肥等多次选址,先后变更九次。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安徽省的省会一变再变?
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是安徽省近代以来省会多变的主要原因。
皖系军阀吕调元统辖安徽时期,安徽省省会被定在了当时的工业中心:安庆。
到直系陈调元走马上任后,为肃清皖系势力,他便将安徽省省会搬至了蚌埠。
民国时期的各路军阀,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从1925-1929年国民军讨伐北洋期间,安徽几乎每一年都换一个省会。
除此之外,铁路规划是影响安徽省会变动的另一个因素。
1925年,陈调元将安徽省省会从安庆迁至蚌埠,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津浦铁路的发展,希望让蚌埠成为了安徽当时的交通中心。
1938年抗战爆发后,六安也是因为军事交通需要,曾短暂地当了一年的安徽省省会。
到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省会的确立问题,已成为了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痛的问题。
因为大家发现,在民国时期,安徽省更换省会的次数已不下十次,凡是有名有姓的安徽大城市,都或多或少有过一段当省会的经历。
这就导致,安徽各个城市之间“谁也不服谁”。
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拍案定音,彻底定下安徽省省会的?
毛主席称赞合肥“居皖之中”
由于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我党还并没有解放皖南的历史因素,因此在1949年-1952年,中国曾一度出现过两个“安徽”的情况,皖北行政区和皖南行政区。
起初,也有人建议皖北和皖南“划江而治”,但考虑到安徽南北自古以来一衣带水,密不可分,就算是有南北差距,也在地方的可接受范围内。
因此,我党在1951年12月,就做起了两个行政区合并的准备。1952年8月7日,皖南、皖北正式合并,安徽省成立。
考虑到调和皖南、皖北的地缘纠葛,我党便决定将安徽省省会定在南北居中,不偏不倚的合肥市。
但尽管如此,有不少人依旧认为:定合肥为省会,是安徽的“权宜之计”,围绕安徽省的省会问题,各个地方依旧争执不休。
甚至就连毛主席,也曾有过另选安徽省省会的想法。1958年,毛主席给安徽大学校长曾希圣写道:“合肥不错,居皖之中,可有人建议从长远考虑,把安徽大学和省会搬到芜湖,你看是否合适?”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曾希圣肯定毛主席的想法。
在安徽省正中央的合肥,既能够平衡安徽的南北问题,兼顾南北经济发展。同时新中国还避免频繁地搬迁省会,节省了人力、财力。
为了给安徽省的基层人民吃一颗定心丸,毛主席决定在1958年9月16日,前去安徽进行视察。
走访安徽的毛主席,受到了安徽当地20万人民的热烈欢迎,大街上人头攒动,毛主席坐在车上,亲切地向人民友好挥手致谢。
在走访安徽期间,毛主席还特别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当时的安徽省正在举行农业博物展,看到农民丰硕成果的毛主席,高兴地说道:
“应该积极推动安徽省的工、农业发展,也不要忘记抓紧当地的文化教育,像省会的博物馆,也应该是每个省会都有的!”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既充分肯定了合肥当时的发展成就,同时还为我国日后每个省省会至少设一个博物馆的文化布局,定下了基调。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在1959年又第二次走访了合肥呢?
毛主席二访合肥,奠定合肥的省会地位
其实就算是毛主席1958年走访过合肥,民间依然有一些声音,认为安徽省的省会应该调换。
比如历史上同样当过很长一段时间安徽省会的安庆市,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起源地之一,著名的“安庆军械所”就在这里诞生。
要论工业基础,安庆远远要比当时百废待兴的合肥好得多。
合肥另一个竞争对手,就是芜湖。靠近长江的芜湖,可以利用江水航运优势,使全省贯通整个长江经济带,将安徽的经济与江苏、上海密切联系在一起。
但对于毛主席来说,合肥除了位置“居中”之外,他选择合肥作为省会,还有其他的因素考虑。
无论是安庆,还是芜湖,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位于长江沿岸,这固然对一省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大优势。
但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海防还相当薄弱,倘若把一个省的省会设立在江边、海岸,那么敌军的海军,便可直捣黄龙,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正是因为这层考虑,毛主席才决意将安徽省会定在合肥。为了安抚众人之心,毛主席于1959年第二次走访合肥,以彰显中央对合肥发展的重视程度。
1959年10月,毛主席视察了安徽的蜀山人民公社、化肥厂,鼓励当地人民积极推动工业化,让合肥无愧于省会之名,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事实证明,合肥并未辜负毛主席的希望。今天的合肥,已跻身中国的“新一线城市”,成为全国最有发展活力的省会城市之一。
合肥的发展,离不开毛主席的关爱;合肥的成就,也对得起它身为省会的那份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