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邻居老李聊天,说起充电桩的事,他拍着大腿直叹气:“早知道咬咬牙上380伏的大功率桩了!”
原来他图省钱装了7千瓦充电桩,结果每天下班回家得守着充电到半夜,赶上冬天电池虚电,第二天出门总得提心吊胆算电量。
这让我想起网上不少车主吐槽,有人算过账:假设每天省下3小时充电时间,一年下来相当于白赚了十几天假期,这可比充电桩差价值钱多了。
现在回头看,当初安装时供电局师傅反复问“要不要直接申请三相电表”真是金玉良言。当时只觉得7千瓦够用,却忽略了充电桩的实际效率。
有网友实测发现,标称7千瓦的桩受线缆长度、材质影响,实际功率往往掉到6度电左右,遇上线路老旧的住宅区损耗更严重。
比如论坛里有人分享的案例:同款充电桩在10米线缆下能跑满7千瓦,换成30米线缆直接降到6.5千瓦,相当于每天多充半小时。
更关键的是充电桩的“向下兼容”问题。当初觉得自家车只支持7千瓦慢充,但像某专业论坛里技术贴分析的,380伏21千瓦充电桩能自动适配不同车型,就算现在用不上,换车时也不用重新走线。
反观11千瓦充电桩给普通家用车充电时,实际功率可能只剩3.5千瓦,这种隐形坑让不少车主直呼买了个寂寞。
见过最精明的操作是隔壁小区张姐家的方案:趁着能申请三相电表,直接装了21千瓦充电桩。她家现在同时给特斯拉和比亚迪充电,一个吃11千瓦,一个吃7千瓦,互不干扰。
这种一步到位的智慧,让后来想升级电表却碰壁的邻居们羡慕不已——现在很多城市380伏电表配额紧张,晚申请的根本排不上号。
说到底,充电桩就像装修时的水电改造,前期省小钱后期准后悔。有网友说得好:“现在省两千,未来五年每天多充两小时,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
毕竟电动车的电池越做越大,等哪天换辆100度电的新车,用7千瓦桩得充14个小时,怕是真要体验充电两小时,排队五公里的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