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哥

特立独行水瓶座

日常干货总结癖

分享生活,读书、工作、育儿

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邓超予的散文集《路过时光》,睡前读几页,心里有种宁静的愉悦感。

邓超予老师出生在湖北宜昌一个土家族家庭,是一位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作家,曾获国家级声乐、古典舞、古筝等金奖,她还有很多金光闪闪的头衔,我不一一列举了。

这本书有种温柔的力量,作者从一名土家族“西兰姑娘”的视角,以非遗之美、土家织锦的故事为开端,娓娓叙述了人文故事、成长经历、哲思感悟。一幅土家族的千年历史画卷,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

书里没有鸡血,只有娓娓道来的温柔和诗意,所谓光芒,不过是将平淡的日子过成诗,在热爱中坚持,在探索中精进,将自己活成一束光。


以下几篇是来自 《路过时光》 的书摘,不妨静下心读一读:

宠爱你的兴趣

明代大才子张岱,被认为是古代最懂生活的文人之一。他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我颇以为然。

在闲暇之余对自己所爱的一切用心“经营”,让我觉得生活舒展而自由。我喜欢香道和茶道,结识了许多制香和制茶的非遗传承人;我爱红酒文化,于是抽时间去考了WSET证书,也与很多同道中人结缘;我喜欢瓷器,每次出差或旅行都会抽空去各地古玩瓷器市集转转;我还喜欢看电影,养满院子花草,逛美术馆、博物馆,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身心就得到滋养⋯⋯

得益于小时候父母的熏陶,即便如今短视频如此兴盛,我仍保持着多年来形成的看书习惯,且尤爱纸质书。

苏东坡有一句名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漫读历史,金戈铁马纵横捭阖的故事,助我洞察人性的复杂;深究心理学,令我明白生命的真谛与活着的意义;那些跨越千年的国学经典,更是我的心头好,引领我走向更智慧的人生。

英国作家约翰·伯格在《约定》中写道:“我们走过的道路,会在我们身后卷起来,就像胶卷一样,卷成一卷。因此,当一个人到达了终点,他就会发现他的背上携带着、粘贴着他曾经历过的整个生命的卷轴。”


插画师:julia

让年龄成为生命的勋章,让生命的卷轴更有质感,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高级感。若不愿辜负生命,便在每一个日子里都尽情起舞!

花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热爱中快乐,在热爱中自由,这是生命中至真至善的喜悦与力量。

你可以在台前光芒万丈,也可以在幕后扛住人生的风雨,还可以享受一个人的好天气!

时间投资人

在我的日常安排里,时间永远是排在第一位。在有限的生命里,一切都是从零到一再到零的状态,都是有与无的关系。

相比之下,时间显得比什么都珍贵。人生除去吃饭睡觉,加起来不过3万多天。人如何在起始可见的生命长河里,尽可能多地延展宽度和深度,这是我一直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毋庸置疑,投资了时间,就等于投资了人生。我有一个手写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时间投资人”。

我总是在这本笔记本上,提前列出未来半年的总体安排,再详细到每个月、每星期、每一天要做的事情。

每完成一件事,我就在本子上把它划掉。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过去,我发现自己已经将想做的事都做完了,心中就涌起满满的成就感——一种难以言状的开心与喜悦。

还记得幼年时,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太多电子产品,长辈们总是乐于用日历来记录时间。而在每年元旦时节,母亲便会把一个崭新的日历挂上白墙,并依序在上面标记出一年里的重要活动。

之后每过完一天,就从日历上撕掉一页。随着光阴似箭般流逝,日历越来越薄,撕下最后一页,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而我又长大了一岁。

然而,我对时间的“投资”远不止于此。

每当学习工作时,我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我通过这种方式示意朋友们,此刻我在忙。同时,会在中午处理手机里的消息资讯。

久而久之,如此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家人朋友们都习惯了固定在中午时段联系我。从此,工作和自我之间有了明确分割,我主导了我的生活。

我会在床头、洗手间、阳台、茶室放上各种各样的书,这样我就通过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沉浸式阅读。

千万不要小看每天的几分钟,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满满。

“六时书”的秘密

我有一本“六时书”,它本身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带有表格的笔记本。我每天需要在上面做六次记录,因此叫作“六时书”。

这是一个源自古老智慧的方法,它能强化我们心中正向的种子,消减负面的影响,它会在日日精进中,创造更强大的自己,我们也将看到自己慢慢变好的趋势。

“六时书”中写有十项要求——

  • 爱自己和他人,保护生命;

  • 慷慨给予,尊重他人;

  • 维护自己与他人关系;

  • 为人中正平和、遵守承诺。

  • 言谈举止是否促进与其他人关系的和谐;

  • 与人交往是否保持真诚、谦让、善意;

  • 交谈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 是否为他人的成就感到开心,有没有嫉妒别人;

  • 是否具备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 是否活得通透,理解现实与无名。

“六时书”已伴随我多年。我每天以书中十项要求自省。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我将“止语”二字挂在我的书房中,为的是更好地自省,在“+”号一栏写下美德,在“-”号栏记下我没有做到的,并加以反省和修正。

日拱一卒,日日精进,通过追踪记录,不知不觉地脱胎换骨,我发现我的世界越变越好。

过去的言行,塑造了今天的你。过去的“因”,造成了今天的“果”,又成了明天的“因”。

拥有一本“六时书”,会让你懂得爱人、自省、利他、笃学、宽容、精进,长此以往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在一次采访中,我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和平战士》,它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这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影片,讲述了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故事。

主人公丹·米尔曼,是一名大学体操运动员。生活中诸事不顺的他,整日被满满的挫败感所围绕,以至于每个夜晚都会被噩梦惊醒。一天晚上,米尔曼遇到神秘导师苏格拉底。与导师交流对话的经历,为米尔曼拨云见日。

此后,每有困惑,米尔曼都会去找苏格拉底。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他仿佛像迷路的孩子,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因此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最终从一个普通运动员成长为世界冠军。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精神内耗”,而影片中的米尔曼恰恰是从内耗中挣脱重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电影中苏格拉底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每个人都要活出生命原本的状态,屏蔽外在的声音,去跟自己的内心连接,跟自己和解,如此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打破一个又一个极限。

人只有不在乎外界的喧嚣,不理会未来和过去的迷茫无措,让自己毫无顾忌地成为自己,做自己,将自己一次次清零,那么自然而然,我们就会从生命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深陷于内耗中——忽略当下的意义,为永远回不去的过往懊恼,为尚未发生的将来忧虑,为外界的条条框框和他人的评价猜疑。事实上,我们更应该自洽地享受当下的一切,并坦然接受和允许一切的发生。

东北人流行一句话,“那都不是事儿”。话语中透露着他们骨子里对生活的乐观、对困难的不屑。

这也正对应着当下职场人的那句“不要把工作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毕竟没有谁会在晚年回忆人生时,会因某件工作没做好而顿生懊恼。

如今的年轻人,也都活出了通透的状态,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内耗、不纠结,为自己的开心而活。”

我深以为然。人生一世,本就是一场体验,没有什么能真的留得住,也没有什么能真的困得住。

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做你喜欢的事,爱你想爱的人。当下即最好,你“本自具足”,你即宇宙。

当你身心归属于自己的宇宙时,它将会回应你的呼唤,引领你获得生命最本真的体验,做回你真正想要的那个自己。


作者简介:邓超予,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作家, 师从中国著名声乐教 育家金铁霖先生,曾获国家级声乐、古典舞、古筝等金奖,也是土家族非遗守护人,中国年度公益人物,她以 《新编六口茶》、《我道人间好》等歌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多首歌曲 登上热搜与榜单,点击率破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