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大师”强巴赤列

强巴赤列,1929年12月出生于西藏拉萨八廓街北街32号。1940年,当时父亲已去世的强巴赤列在拉萨哲蚌寺做小喇嘛,他被母亲带去请一位有名的老尼姑占卜。

多年以后,他回忆其当时的情形时说:“我和母亲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尼姑面前,她久久端详着我的面孔,念念有词地掷出手中的骰子,然后告诉我母亲说,这孩子不能当官,当官活不到18岁;如果学医,将来定会造就伟业,成为雪域高原上的大医生。”

从此,强巴赤列开始学习藏医,母亲带着他去了拉萨“门孜康”(拉萨藏医天文历算学院)向最有名的藏医大师、曾任十三世达赖喇嘛首席保健医的钦饶诺布拜师。巧的是,这位大师年轻时曾向强巴的祖父学过医学;强巴的9年艰辛而难熬的学生生活从此开始。

藏医学是藏民族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治疗关节炎、胃病、中风、偏瘫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疗法。

强巴赤列学习藏医也是在继承祖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西藏著名的医师。钦绕诺布经常带强巴赤列到拉萨八廓街一带的穷苦人和乞丐的帐篷中巡医,一边把脉,观察病人的尿液,一边送药送水,分文不取。


“藏医大师”强巴赤列

当时贫富的悬殊、世界的不公给强巴赤列留下深刻印象。老师对他说的话,“病人是医生的儿女,有钱给治,没钱也要治;当官的给治,乞丐也要治”,他一直记在心头,“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

二十岁出头时,强巴赤列已是精通藏医和天文历算,能独立采药、背起药箱为病人解忧的医生了。他说:“我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因为在我学医的启蒙时期,就遇到一位学业和品质高尚的大恩师。”

从此后、60年来,强巴赤列几乎从未离开过临床;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对黄疸、高原病、“宁屈病”(窦性心动过缓)等内科病尤其擅长。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在与解放军的最初接触以及后来担任解放军藏语文教师的过程中,强巴赤列知道了解放军“救死扶伤”精神和恩师的教诲是一致的,并且学到了“进化论”和“劳动创造世界”等闻所未闻的道理。

他参观了解放军的人民医院,深深为儿科、妇科的技术吸引。他想先学习汉语,然后逐步学习西医,将藏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为西藏人民服务,“像老虎有翅膀一样,藏医、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是我的远大理想。”

强巴赤列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藏族医生,他终生难忘1955年随青年参观团在北京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我不顾一切地走上前去握手,给他老人家献上了一串祖传的紫色佛珠,并把额头紧贴在伟人的大手上,顿觉有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1956年10月,强巴赤列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对宗教的“叛变和背离”,周围许多人难以接受,一些友人对他疏远了,但强巴赤列对此从不后悔。作为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他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了西医。


晚年的强巴赤列

1974年,拉萨市卫生学校藏医班开学,强巴赤列在教学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自己的实践,根据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历时两年编写完成《藏医基础学》、《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五官学》、《妇科学》、《儿科学》、《方剂学》等一整套、约二十余万字的通俗教材,此后迅速传遍藏、川、滇、青、甘等省区的藏区,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藏医的必读书目。藏学家认为,这是“第一次用现代观点深入浅出、系统总结藏医真正奥秘的科学著作”。

但这也让强巴赤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长期研读发黄的木刻书和细如针尖的藏文,他的右眼失明了。强巴赤列说:“这些教材可以让藏医学生快速成才,所以我从不后悔。”

带徒、授课、著书,强巴赤列始终忙碌着,他就像名旗手,在近60年时间里引领藏医药人员、把藏医学带到一个全新阶段。1998年,强巴赤列的眼睛彻底失明。

一年以后,双目失明的他开始筹备编写《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藏汉、藏英对照本。在助手的帮助下,强巴赤列5年时间为5000多幅图片一一做了注解,共计25万字,被誉为国内藏医界第一部教学彩色挂图。

2011年2月21日,国医大师强巴赤列因病医治无效,在拉萨逝世。

在成书于1200年前的《四部医典》中,有句名言:“时常乐意为众生谋利益者是人之杰,恰似宝灯,不论油多油少灯芯粗细,无私照尽最后一丝光为止。”这句话和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异曲同工、说得是一个道理,这也是就是强巴赤列一生的写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