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的神话传说
本就是神话传说故事,不必较真
①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西王母与东王公)非夫妻关系;
②七仙女并非玉帝或王母的女儿;
③七仙女有时指“七位仙女”,有时指“老七”。(你知道,中文就是这么神奇!)
据一些“民俗专家”在经过想象后得出没有证据佐助的结论:
七仙女(老七)的人物原型就是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下封村落仙台的张七姐,她追求婚姻自主,冲破重重阻力,与小董村的大孝子董永在武陟县大凡村的大槐树下自成姻缘。这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得到了后世人的一致赞扬,并由此演绎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一、 千里草与百日缘
王母娘娘与七个女儿在瑶池仙境饮酒赏花,母女们正在欢笑之际,王母谆谆告诫七个女儿不可私自下凡,严禁与凡人婚配,以免触犯天条。六个女儿连连点头称是。唯有七女儿仗着自己最小,深得王母溺爱,就顺势钻到王母怀里,摸着王母的嘴唇撒娇说:“我若下凡,只为欣赏花花草草,这样总可以吧?”王母心不在焉,随口应道:“草生千里,缘难百日。”七姐笑道:“多谢母后恩赐女儿与千里草有百日情缘。”王母娘娘当时只是信口笑谈,认为小女儿只不过是迷恋花草,不过是百日风光,于是毫不在意,说过便忘。张七姐事后却当了真,下得凡来,婚配了千里草董永,两个人还有了百日姻缘。
二、讲理沟与亲人河
王母娘娘发现七女儿私自下凡婚配董永,怒不可遏,就带领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七仙女归返天庭。
面对耀武扬威的天兵天将,七仙女毫不畏惧,使出了浑身法术,吓得天兵天将连连后退,无人上前。王母娘娘狠了狠心,抛出了身上的飘带—绑仙索,将七女儿绑了个结结实实。王母喝问七仙女:“你可知罪?”七仙女巧辩道:“我已在瑶池酒宴上谢过母后恩赐我与千里草百日情缘,千里草即是‘董 ’ 字,姻缘仍不过百日,我何罪之有?”王母一时张口难辨,只气得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地上划来划去,先划了一道沟,又划了一条河,沟里盛满了七仙女哭诉辩解的泪水,河里流满了董永难舍娇妻的亲情眼泪。王母娘娘见此动了恻隐之心,只好赦免董永无罪,将七仙女押回天牢。许多年过去,七仙女痴心不改,王母疼女心切,只好糊弄了一下众仙的耳目,走了走过场,把七仙女贬为凡人,赶下界来与董永团圆,自己给自己搬了个梯子下了台阶,实际上也成全了小女儿的心愿。
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就把王母先划的那道沟叫做“讲理沟”,把王母后划的那条河叫做“亲人河”。后来,老百姓认为两个字比三个字简便,就把“讲理沟”演变成“讲沟”,把“亲人河”演变成“亲河”了。有的文人认为与王母讲理是以下犯上,是大不敬,就用“讲沟”的谐音写成了“奖沟”。还认为董永是从心里流出的泪水,为了更贴近原意,就将“亲”字改写为“心”字加三点水的“沁”字了。这样一来,就在董永故里小董村的北面八里处出现了常年流水的“奖沟”,在小董村的南面出现了千里奔流的“沁河”。
奖沟和沁河两千年来哗哗流水,日夜吟歌,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如此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
三、圆月饼与团圆节
七仙女被逼回了天宫,单撇下董永和儿子艰难度日。儿子董琢儿七岁时,正值中秋节,街上的小孩们抡火把,耍龙灯,跑来跑去,集中玩耍。几个大孩子跳着唱着:“小孩们,不出来,恁娘在家顶锅台,顶得锅台突碌碌转,恁娘在家繁鸡蛋。”琢儿听到喊声,不得不出来参与玩耍,一个大孩子却鄙夷地说:“小琢儿,俺们都是有娘的孩子在一块耍,你是个没娘的孩子,又不怕恁娘在家顶锅台、繁鸡蛋,你出来干啥?”一番话气得琢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他越想越伤心,越哭越悲痛,天庭上的吴刚听见了,非常同情琢儿的遭遇,就下凡来把琢儿背上天去与七仙女相见。母子见面,格外亲热,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流不完的相思泪。七仙女母爱满溢,就做了一大堆好吃的让儿子享用,还用桂花蜜拌了些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米、红枣泥等仙果为馅,做成了圆圆的甜饼,准备让琢儿带回家中。
玉皇大帝发觉后,龙颜大怒,就罚吴刚一刻不停地去砍那棵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并把琢儿赶回人间。七仙女和琢儿母子俩天地相隔,伤心落泪,思念无绝期。琢儿手托圆饼,对母亲久久不能忘怀。后来,琢儿每年在中秋节都要手捧自己做的圆饼,面对明月,与母亲遥遥相望,期盼团圆。民间百姓见此纷纷效仿,家家都供圆饼,庆贺全家团圆。因圆饼状若明月,因此人们都改称其为月饼,并把八月十五这一天称作了团圆节。
四、九件宝与万宝囊
王母娘娘对七女儿娇生惯养,特别溺爱,母女情深。她表面上对七仙女不得不做个处罚的样子,给众仙看看,实际上疼女至极。她把七仙女贬下界后,明里陪送七女儿很多嫁妆,据说有天宫后花园里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各种花草,御膳房里的锅盆碗盏,大客厅里的桌椅板凳,后寝殿里的衣柜箱笼。除此之外,还暗地里陪送了世上罕见的九件宝贝:
★一是拨云簪,七仙女若想念母亲,将拨云簪朝天上一划,就可以出现一片晴天,能够一眼望见天宫。平时能拨去乌云,避免下雨。
★二是照阴镜,可以照出人是何物修成,能分辨出好人坏人。
★三是聚宝盆,里面放进一捧粮食,就可以取之不尽,常用于救济贫民。
★四是登云靴,七仙女被贬为凡人后,自身无法升天,只有穿上登云靴才能飞上天宫,与王母娘娘相见。
★五是逼水剑,能够镇压水怪,逼水归漕,让沁河顺流而下,注入黄河,保护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三彩珠,变成红色抛入水中,能使水量变小。变成黄色,放在河边,能使两岸黄土堤高耸,堤外全成为黄澄澄的肥土地。变成绿色,放在地上,能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和树木。
★七是斩妖刀,无论什么妖魔鬼怪,在斩妖刀面前无不吓得远远逃遁。
★八是裁山斧,能够将山脉任意修整。
★九是赶山鞭,能够将大山赶来赶去。
王母娘娘把这九件宝贝装在万宝囊中,让七仙女悄悄地带到了人间。
后来,七仙女把万宝囊铺到了地上,于是就化成了形如袋状的东西三百里长的怀川,七仙女举起裁山斧,挥动赶山鞭,将太行山赶到了怀川的北面,把邙山赶到了黄河的南岸,用逼水剑镇住了波涛汹涌的沁河。她凭仗拨云簪管理阴晴,操作照阴镜分清贤愚,依靠聚宝盆普济百姓,运用登云靴便利交通,使用三彩珠茂盛庄稼,紧握斩妖刀保佑太平。这九件宝贝使三百里怀川变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锦绣家园,怀川百姓无不赞颂七仙女的伟绩丰功。
五、七条路与莲花池
七仙女二次下凡与董永团聚后,夫妻俩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思女心切,时不时就想到人间看望一下自己的小女儿。她每次下凡都降落在董永故里小董村南面平坦的沁河大堤上,然后从大堤北坡上走下来,到七女儿家里串亲戚。次数多了,堤坡上就留下了七条明晃晃的小路。中间较大的路是王母走过的,两边各有三条小路,是七仙女的六个姐姐走过的。久而久之,七条路面光亮如镜,被人们传为奇世景观。
民间传说中,七仙女是王母娘娘身边修炼得道的仙女,被玉皇大帝封为公主:
大公主【玉环】天庭掌管神鸟
二公主【玉紫】天庭掌管紫玉兰花
三公主【玉兰】手持蓝扇子
四公主【玉琴】手持玉瓶,天庭掌管桃园
五公主【玉娟】手持红琉璃珠,天庭掌管神杜鹃鸟
六公主【玉霞】手持七彩带,天庭掌管花草树木
七公主【玉巧】手持七窍玲珑梭,天庭掌管神蚕虫,为神仙织布
天仙配
说起七仙女,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天仙配》了。《天仙配》讲董永和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故事被一代代的人们传诵,也感动了无数的年轻人。
在《西游记》里,七仙女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但给大家的印象却很深刻。这里七位仙女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就像是一个组合,她们出现时间最长的场景,就是七人一起去蟠桃园摘桃子,然后被孙悟空定住的情节了。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大家其实都关注到了,就是西游里的七仙女,她们的衣服颜色正好是“红皂黄绿青素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也几乎对应彩虹的颜色,也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也让七仙女在天庭众多仙女中更加引人注目了。
那么,这七位仙女到底是谁呢?她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最早有记载的是在汉代,主要讲的就是董永孝敬母亲,感动了仙女来帮助他的故事原型。到了晋代,在《搜神记》里,出现了“六七”位仙女的故事,让七仙女的故事情节又有了新元素。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六、七位仙女还不是身穿霓裳仙衣的造型,而是穿着“毛衣”,是一种羽毛做成的仙衣,穿上了就像一只大鸟。这个故事里,也是一位年轻男子看到了这六七位仙女,然后他偷偷藏起了其中一件羽衣。
仙女们发现被人看到以后,都披上羽衣飞走了。找不到羽衣的那位仙女,因为没法离开了,只好嫁给了那位年轻人。好在两人婚后生活幸福,还生下了三个女儿。但到底是强扭的瓜不甜,后来,这位仙女妈妈让自己的女儿问出了羽衣的下落,这才知道羽衣没有被损坏,它被丈夫被藏在了稻子堆里。
于是,仙女找到了自己的羽衣,穿上之后,立刻变成一只仙鸟飞走了。再后来,仙女去而复返,来接自己的三个女儿,这三个女儿也都变成了仙鸟飞走了。
除了最早的故事原型,另外一种关于七仙女的来历,就是源于星宿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七仙女源于牛宿的织女三星、女宿的婺女四星。织女三星就是咱们常说的织女星,在古代主瓜蔬、丝帛、珍宝;而婺女四星是玄武七宿的第三宿,在古代主妇职,也主布帛裁制、嫁娶。从这两种星宿的职能来看,都是有关女性日常生活职能的,所以后来演变成人格化的仙女也顺理成章。
另一种说法,源于七仙女在广东沿海一带的另一个名称“七姑星”,说她们就是昴宿七星。昴宿七星六明一暗,正好匹配最小的七仙女下凡过,她那颗星就不那亮了。昴宿七星本身是冬天的显著星辰,也有为农耕民族划分冬季时令的职能。清代的宫廷祭祀就是将七仙女作为昴七星的神灵来祭祀的。
最后一种,说七仙女是女宿另外的扶筐七星。“扶筐七星”其实得名比较晚,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唐宋时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非常明确,是人间桑蚕、纺织的主星神。因为这七星相围如采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养蚕纺织也是古代女性的主要职能,所以对应七仙女也就理所应当了。
从扶筐七星到采桑、养蚕、纺织和裁衣,也可以体现出七仙女主要的实际职守,那就是她们其实也是——织女。《天仙配》里,最小的七仙女帮助董永织布还债,也很好地体现出了其织艺的高超。不过,七仙女这七位“织女”和《牛郎织女》里的“织女”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的神话中,她们还真不是同一个人。
上边咱们提到了七仙女最早的“羽衣”来源一说,其实,汉代就出现了王母身边有羽衣仙人的石刻图案。到了宋代,《瑶池记》里有了七位羽衣女在泰山迎接王母的说法。《西游记》里,七仙女主要负责采摘蟠桃,又和西王母紧密相连。
七仙女一直都在王母的身边工作,其实她们是独立的仙人,也并不是西王母女儿一类的角色。
七仙女既不是西王母的女儿,当然也不可能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了。因为我们很早之前就说过,即使非要乱点鸳鸯谱的话,西王母和玉帝也不是一对,她和东王公才是一对。而民间后来传说的,玉皇大帝有三个张姓女儿的故事,也是到了清朝才流传开来的。所以,七仙女绝对不是玉帝的女儿。
七仙女一般被按次序称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七仙女”,在西游里,七仙女依次被称为:红衣仙女,皂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紫衣仙女。
而到了清代的《神仙济世良方》里,她们分别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绛姑,云姑,月姑,渺姑,青姑,碧姑,紫姑。
七仙女虽然不分量极重的神仙,但是因为护佑女性和桑蚕纺织业,也同样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民间各处有奉祀带七仙女元素的庙。有时七姐妹一起被奉祀,有时分开被奉祀,其中主祀陪祀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