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一位女大学生正在哭着央求看门的大爷,希望能让她进去看看。尽管大爷表示今天不是开放日,让女生改天再来,但这名女生坚持不肯离去:“我未婚夫就在里面,您就让我进去见他一面吧,”

这名女大学生名叫朱锦翔,193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有一年,一架飞机降落在她的家乡,让朱锦翔对军人有了特殊的向往。因此在她16岁的时候,她考入了华东空政文工团。

1951年,朱锦翔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4岁的飞行员鹿鸣坤,两人一见钟情,聊起来有说不完的话题。然而在第一次见面之后整整两个月,鹿鸣坤都没有找过朱锦翔。

朱锦翔不好意思主动找鹿鸣坤,心情从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失望,最后对鹿鸣坤变成了气恼。当鹿鸣坤托介绍人发出约会邀请时,朱锦翔当即回绝了他,说什么都不肯去赴约。



介绍人赶忙向朱锦翔解释,鹿鸣坤和她见面后的第二天,就向组织打了恋爱报告,这两个月,鹿鸣坤一直在等待组织对她的政审,结果一通过就立刻约她见面。朱锦翔这才恍然大悟,两个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短暂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鹿鸣坤按照组织规定,悄悄奔赴朝鲜战场,两人只能通过书信联系。鹿鸣坤走了之后不久,朱锦翔主动申请前往中朝边境,只为距离心爱的人更近一些。

过了没几个月,朱锦翔随部队紧急撤回上海。到了上海之后,在无意中听战友说三大队有人牺牲,朱锦翔心里“咯噔”一下,三大队就是鹿鸣坤所在的部队,她立刻给鹿鸣坤写信,询问他在前线的情况。

在等待鹿鸣坤回信期间,噩耗却不断传来。当听战友说空军又有一个大队长牺牲,朱锦翔赶忙询问是谁,结果对方闭口不言,直到后来实在瞒不住,部队领导才通知朱锦翔,鹿鸣坤已经在朝鲜战场前线牺牲。



之后整整三天时间,朱锦翔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手里拿着鹿鸣坤送给自己的钢笔,愣愣地发呆,任由眼泪在脸上肆意流淌……

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朱锦翔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1956年,朱锦翔从哈尔滨实习回北京途中,前往烈士陵园看望鹿鸣坤,结果恰逢陵园关闭日。在朱锦翔的不断央求下,看门的大爷破例给她开了大门。

抚摸着墓碑上鹿鸣坤的遗像,朱锦翔轻声说道:“我正在积极入党,等入了党,我就回去看妈妈……”

之后,由于朱锦翔“出身不好”,入党一事始终没能够解决,再加上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琐事,朱锦翔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山东看望鹿鸣坤的母亲。直到2006年,朱锦翔在报社记者的帮助下,见到了鹿鸣坤家人。



听说鹿鸣坤的母亲很早就随女儿去了北大荒,朱锦翔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当见到鹿鸣坤的姐姐后,朱锦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在大姐怀中痛哭起来。已经86岁的鹿鸣坤的大姐喃喃道:“见到你,就像见到了我鸣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