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脚踩风火轮,以不断刷新票房奇迹重塑中国电影全球坐标,海外观众也惊叹于“蛟龙入海”的东方奇幻,极具中式美学魅力的神魔故事,又在全世界火了一次。

但今天想聊的,不是票房奇迹,不是人物弧光,不是东方元素技术与艺术珠联璧合的视觉盛宴。

相较于观影人次2亿这个数字,或许少有人知道,保存在佛教艺术巅峰之作——敦煌壁画中最初的哪吒形象,既没有混天绫,也不踩风火轮,而是以佛教护法神的身份,静静守护在毗沙门天王身侧。


敦煌毗沙门天王和哪吒像

也少有观众留心到,《哪吒2》在建筑美学上的卓越思考。

将敦煌壁画、永定土楼等传统元素与赛博朋克结合,重构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


以陕西汉中天师堂为原型的玉虚宫,用泼墨山水做基底,琼楼玉宇雕梁画栋中融入“高处不胜寒”的哲学隐喻。


哪吒故乡陈塘关建筑群,则参考了唐宋时期民居样式,块状结构和树木分布等细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哪吒2》海报上那句“国漫迈出一大步,依然是起步!”哪吒IP为重构传统文化开了一个热闹的好头。


而在中式传统美学的朝圣中,以千年文脉为笔墨,最值得驻足探寻的朝圣地,必定有“敦煌”,有“丝绸之路”。荒芜沙漠中的山丘,沉睡千年的藏经洞……不仅是二维地图上的地理坐标,更是东方哲学的物化形态,雕刻在砖块上的叙事智慧。

电影导演们也早有意识和实践探迹丝路文明,用影像激活文化遗产。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以近乎人类学考察的镜头,解剖了传统地域文明仪式基因,完成一次“寻根”。翠巧被迫出嫁,唢呐声与哭泣声构成刺耳的复调,撕裂黄土高原的寂静。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集体跪拜龙王求雨,镜头从仰视神像转为俯视苍生。


这些既不是猎奇式的民俗展览,也不是纯碎的文化批判。而是将传统仪式、人物形象符号化,共同构成了具有思想重量的民族文明矛盾性本体。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则以十八里坡为舞台,用漫山遍野、无拘无束的红,呈现民族勃勃生机、奔放的生命力。


再到第六代导演陆川的《可可西里》,让高原的恶劣环境成为最残酷的叙事者,以纪录片式的手法记录人在绝境中的挣扎。这种去戏剧化的手法在万玛才旦的《气球》中延续,藏地牧民的生育困境与飘向天际的红球,构成对生命轮回的哲学隐喻。


从哪吒脚下燃烧的风火轮,到西部戈壁的黄土沙粒,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坚守民族文化基因,越是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结界,让东方美学在银幕上涅槃。

因此,这个春天,我们以“丝绸之路”为课题,梳理了一些方向展开探索:以电影为媒介,文化是如何沿丝绸之路传播的?电影叙事是如何横跨历史、文化,提炼民族精神的?怎样理解电影叙事与建筑遗产的关系?如何通过电影来讲述建筑遗产故事?

并设计了这次丝路电影游学课程。关于重新发现电影美学与叙事,我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相信也对你有帮助。下面是详细课程介绍。


雎安奇带你从建筑遗产角度

破解东方文明中式美学密码

电影导演、艺术家,也是世界当代电影重要作者之一雎安奇,是我们认为最适合讲这门课的人。

作为与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共同被媒体称为"独立电影七君子"的电影创作者,他的作品参加过超40个国际影展,也曾于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国际顶级艺术机构展出。处女作《北京的风很大》入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成为日后中国实验电影里程碑之作。


2019年,开始拍摄文献纪录片“中国建筑遗产三部曲",这是全球首部以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纪录电影,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关于中国建筑遗产历史的文献电影,弥补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像空白。

2022年,完成三部曲首部影片《楼》,入围第四届海南国际电影展,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2022年度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第3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


对于即将开启的《电影游学工作坊》,他也如何启发电影创作等一系列问题,也给出了清晰直给的探索思路——发现、发展、发达,也称「三发电影学」:

发现,是化繁为简,意识的革命;发展,是化虚为实,切身的实践;发达,是化蛹为蝶,创作的蜕变。

在他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作者发现并分析自我,并基于自我认知勾勒出新的创作观念的可能性,是一部作品有独立意识的充要条件。

因此,这次学习不会给你速成的创作公式办法,但一定能让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进而掌握更多元创作类型、经验、方法。

7天丝路游学+作品创作

带你解构西部电影美学叙事

为了让你在有限时间,更多可能在民族地理密码中找到叙事原子,我们选择了7 个地理坐标,每个地方都诞生过经典西部电影,或在地区考古学断代上,有重要的文化标尺意义。

汉代疏勒古城,石城子遗址,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寻这里,对寻根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木垒草原坎儿井,被誉为绿洲文明的起源,位于天山以北古丝绸之路大通道上,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坎儿井作为荒漠的守护者,千百年默默流淌,滋润这片广袤大地。探寻这里,不仅可以穿越时空,看见新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将千年戈壁草原的游牧文明尽收眼底。

还有北庭都护府,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也是至今天山北麓保存在完整的古代城市遗址。吉木萨尔干佛洞、车师古道、天山天池。

七天游学行程,雎安奇导演将带你逐个探迹,对于如何解码文明基因,从丝路沿线风土人情、历史建筑特点中抓取创作灵感,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风格,一些可能困扰你许久的老问题,他会给你足以激活广阔思维和想象力的新思路和扎实解答。

下面是七天详细行程和学习安排。


这门课适合谁

学完收获什么

独立影像创作者、学生、导演、摄影师……有可能是每一个需要掌握讲故事技术的人,如果你是需要找到独立创作风格的年轻电影人,这门课程会对你有很大启发。

丝绸之路,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交流与融合的见证者,也是凝结古代建筑智慧和瑰丽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如何正确探寻丝路足迹,真正看懂丝绸之路?雎安奇导演会从创作的底层逻辑带你梳理,从建筑遗产角度,解密中华文明基因,看见建筑背后的文化传统与美学追求。

你会更深刻理解电影艺术正面临的艺术与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在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明白什么样的叙事和美学是有价值的,未来的创作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

你会获得一次完整的创作实践体验,并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优秀作者作品有机会经由雎安奇导演和益起硬创推荐给各大电影节。获得作品更多展示机会。

加入游学,扫码报名↑

课程原价9500元/人,早鸟价8800元/人,老学员价8600元/人,三人拼团价8500元/人。在传统与现代的角力场上,西部电影正如耐旱、根系发达的胡杨树般,以顽强的生命力生长出独属于东方的影像诗学。创造个人化风格的中式美学影像语言,是对创作者至关重要的事。这个问题,我们想帮你解决。游学时间暂定在3月10日-16日。希望你来。


作者 | 轻舟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