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台湾省仍没有回归大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率军败退台湾,导致这一历史局面。

当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失败,退路不仅仅只有台湾一条,还有西昌和海南岛,最终为何会选择台湾呢?



1948年,随着三大战役陆陆续续收尾,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败局已定,高层人物不得不面临退路的问题。

当时,退守哪里,国民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西昌,海南岛和台湾。最终蒋介石拍板,听取了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退守台湾。

张其昀是浙江宁波人,抗日战争时期,在“文胆”陈布雷的推荐下,成为蒋介石身边的智囊。张其昀认为,相较于西昌和海南岛,台湾从各方面考虑优势很明显。

单从军事角度来讲,西昌易守难攻,位于西川西南高原,地势险要,北侧是秦岭,东侧是三峡,南侧是大山脉,地势凶险,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按照常理,重兵坚守不成问题。

蒋介石可以在西昌坚守的同时,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反攻,可以从重庆向中原进军,这在军事上是可行的。

况且,国民党有这类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以西南为大后方,重庆作为陪都,坚守抗战多年,对那里的地形熟悉。



可今时不同往日,抗战时期全民族大团结,拥护支持国民党。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屡战屡败,已经失去民心,加上西南地区各路军阀如邓锡侯,刘文辉等与蒋介石是面和心不和,不是一条心的。

内部不和加上失去民心,即便有天然屏障能据守一时,早晚会被攻破,蒋介石考虑到这些因素,否决了退守西昌的提议。

排除了西昌,剩下海南和台湾,这两个与大陆隔开的大岛屿对比,站在蒋介石的角度上,不论从什么角度考虑,台湾是更适合的退守之地。

从军事角度来讲,当时海南岛不完全由国民党控制,岛上有大量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就是由冯白驹领导的两万游击队,在海南发展多年,国民党军短时间内没有将他们全部消灭的能力。



从地理位置来讲,海南岛距离大陆最近距离大约20公里左右,即便当时解放军没有现代化的海军,这么短的距离,靠民船登岛作战可行性很高,防御属性不高。

蒋介石没有把海南岛作为他的退守大本营,也不意味就彻底放弃了,曾一度把它当成将来反攻大陆的一个跳板,派抗日名将薛岳率十万部队防守。

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即便是薛岳驻守海南岛,也改变不了结局。1950年,在四野大军的强大攻势下,薛岳没有一战之力,最终在海军的接应下,率领败军撤回台湾。

身为蒋介石身边的智囊,张其昀的眼光确实独到,看到了退守西昌和海南岛的致命缺陷。

张其昀认为,蒋介石退守西昌是“必死无疑”,那些所谓的天险,不是不可逾越的,通晓古今历史,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如蜀汉,在冷兵器时代也没守住,失守是早晚的事。



台湾岛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位于太平洋,且与大陆的最近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对当时缺乏现代化海军的解放军来说,登陆难度非常大,远远超过海南岛,对当时寻找退路的蒋介石来说,“安全系数”要高出很多。

从国际角度来讲,蒋介石退守台湾,能直接获得美国的支持,扼住我军的入海口。台湾岛在军事上是必争之地,苏、美矛盾公开化后,美国为打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即便知道蒋介石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也不会对台湾不管不顾。

后来,蒋介石为求自保,抱紧美国大腿,美国出于亚太战略考虑,也将我国的台湾省纳入了太平洋第一岛链,想以此扼制我国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台湾省早年被日军侵占几十年,极少有共产主义思想渗透进去,岛内的民众甚至不知道有共产党的存在,有利于蒋介石政权的统治。日寇侵占期间,客观来讲,台湾省的工业较为完善,更有利于后期发展。



台湾岛的种种优势,西昌和海南岛是不具备的,张其昀的一番分析,蒋介石深感有理,立即部署,一面大肆搜刮大陆的金银财宝,另一面派亲信陈诚先行治理台湾,退守台湾一事就这么敲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