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副部长徐若冰:家族荣耀与个人抉择

2021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提名华裔徐若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这在美国国防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她成为了继前一位女性副部长之后的第二位女性副部长。

然而,徐若冰的这一身份转变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徐若冰的祖父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她的父亲虽然身在海外,却始终致力于推广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美关系如此微妙的背景下,徐若冰的任命无疑会激起广泛的讨论。

究竟是什么促使徐若冰选择了这条道路?拜登的这一决定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考量?



政治生涯的起点

徐若冰在10岁时随父亲徐乃力移民美国。

刚到美国,她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让她感到不适应。

但徐若冰天生有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每天早起背诵英语单词,晚上阅读英文书籍,同时对数学和科学的热情也逐渐被点燃。



凭借出色的成绩,徐若冰顺利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并在那里如饥似渴地学习。

之后,她又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系统科学与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



她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她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学术会议和研究论文中。

毕业后,徐若冰加入了美国军火公司雷神公司,从基层技术工程师做起,负责电磁系统的研究。



但她不满足于此,主动参与公司的核心项目,每天加班加点研究技术资料。

最终,她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主导F-35隐形战斗机雷达系统的研发。



F-35隐形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的重要装备,其雷达系统的先进性至关重要。

徐若冰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技术难题,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实验。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雷达信号干扰严重影响了战斗机的隐形性能。

徐若冰连续数日未眠,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材料,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干扰。

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和改进,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先进的雷达系统,徐若冰因此被誉为“F-35战机雷达之母”。



随着在公司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徐若冰担任了副总裁,负责技术与研发,监管无人机项目。

在无人机项目中,她注重技术创新,引入新算法,提高了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和侦察精度。



2012年9月,徐若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转变,她成为美国陆军部助理部长,负责采购、后勤和科技相关事务。

当时,陆军部面临着预算有限的困境,采购和装备研发工作进展缓慢。



徐若冰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整合陆军内部资源,优化采购流程,集中力量研发关键装备。

这一方案不仅激活了陆军内部资源,还提高了装备研发的效率,她因此成为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的“领军人物”,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勋章。

徐若冰能够有这样的人生轨迹,与她背后的家族故事密不可分。



家族的荣耀

她的祖父徐康良,出生于1907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徐康良的家庭虽不富裕,但父母省吃俭用,也供他读完了高中。毕业后,他在一所小学教书,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但是,看着国家遭受列强的侵略,徐康良再也无法安心于三尺讲台。

他决定弃文从武,报考黄埔军校。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进行体能训练,军事理论课程他也认真学习,笔记做得密密麻麻。

之后,他进入陆军军官学校,成为空军首批飞行员之一。



在那个航空技术刚刚起步的年代,飞行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徐康良毫不畏惧,他深知空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日常训练中,他对自己要求极高,每次飞行训练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一步步当上了队长和中队长。



1945年,徐康良获得了去美国接受训练的机会。他带着300人到美国,在那里,他努力学习先进的飞行技术和空军管理理念,致力于加强中美空军交流。

两年后,当他回国时,国内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种种原因,1950年,他随蒋介石前往台湾。



在台湾,他在空军体系中担任要职,如空军总司令部训练司令部中将司令等,负责提升台湾空军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

1964年退役后,他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即便离开了一线岗位,他依然心系国家,关注着两岸局势,后半生始终思念着祖国大陆。



徐若冰的父亲徐乃力,出生于1933年,他的成长经历见证了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期。

小时候,他跟着父亲四处搬家,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

在台湾读完高中和大学本科后,他选择继续深造,顺利考取了美国的研究生。



考虑到当时国内的环境,徐康良鼓励儿子前往海外发展,徐乃力带着妻女移民,而徐康良则留在台湾,等待两岸统一的那一天。

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徐乃力没有选择留在美国,而是去了加拿大,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在加拿大,他创建了“中华文化学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中国传统书画展览、诗词朗诵会等,旨在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他还担任中华史学会会长,致力于准确记录和研究中华历史,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

他常常在讲座中,讲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呼吁人们正视历史。



各方反应与政治算计

2021年5月,当拜登提名徐若冰为国防副部长的消息传出后,美国社会瞬间炸开了锅。

部分白人对这一任命表示强烈不满,在他们心中,国防部的高位应该由白人占据,一个华裔女性的加入,打破了他们心中的固有格局。



一些保守派媒体开始发表文章,质疑徐若冰的忠诚度和能力,认为她的华裔身份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而在台湾地区,部分亲美派却表现出了极度的兴奋。他们认为徐若冰出生于台湾,如今身居美国国防部高位,是美国对台湾的一种支持信号。



他们幻想,徐若冰上任后,美台之间会在军事上达成某种默契,台湾的国际地位也会因此提升。

毕竟,徐若冰在军工领域拥有深厚的资历和超强的科研能力。

她在雷神公司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熟悉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流程。



她还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与美国军工企业的高层和军方将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军备采购方面,她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采购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美国军队的装备水平。



在当今国际社会,种族和性别平等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徐若冰作为华裔女性,提名她担任国防副部长,可以向外界展示美国在种族和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打“平等”牌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争取在美亚裔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

此外,徐若冰还曾参与对台军售。在美政府的对华战略布局中,她成为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争议身份

徐若冰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尽管拥有中国血脉,但她的故乡认同和灵魂深处缺乏对中国的印记。

她的成长环境,从10岁移民美国开始,就被美式文化所包围。在学校里,她接受的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逐渐被美国文化所塑造。



国内网友对她的行为和立场表示反感。

在他们看来,徐若冰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家庭,爷爷是抗日英雄,父亲心系祖国,而她却为美国效力,甚至参与对台军售,损害中国的利益,被指责“数典忘祖”。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她的种种行为和选择,让人们对她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她的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由其成长环境决定。长期的美国生活经历,让她在面对中美关系时,更倾向于站在美国的立场。

今日话题:华裔副部长徐若冰,爷爷抗日英雄,她却为美国造雷达,这事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