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天气又要开始回暖了,而去往南方过冬的燕子也就要飞回来了。

在小时候,燕子是农村十分常见的一种小鸟,很多人家屋檐下都有燕子窝,还有些人家屋檐下一排都是燕子窝,有时候家门前的电线杆上,就密密麻麻的停满了燕子。


然而,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就是如今的燕子也不如过去多了。而且就连很多人家的屋檐下也没有燕子窝了。

如果谁家的屋檐下有燕子筑巢,会感觉是很开心、自豪的一件事。

那么,为何有的人家屋檐下有燕子窝,而有的人家屋檐下却没有燕子去筑巢呢?难道真的如同民间老话所说的那样:燕子不进苦寒门。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吧!

从传统观念来看,燕子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有灵性的小鸟。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燕子选择筑巢的人家,必定是风水好、运势佳的,还说燕子来自家屋檐下筑巢,这会带来好运。


久而久之,便有了燕子避穷趋富的印象。然而,这种观念更多是人们赋予燕子的美好期许,并无科学依据。

并不是说燕子有区别人类谁家有钱,谁家没钱的能力。只是燕子作为一种特别的鸟类,它们在挑选筑巢地点的时候也有其相应的标准。

燕子选择筑巢地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安全性是首要因素。

燕子的巢穴通常由泥土、稻草和唾液混合筑成,较为脆弱,遇到水也就会掉落了。因此它们会寻找那些能遮风挡雨、避免天敌侵扰的地方。

高大坚固、屋檐宽敞且稳定的房屋,无疑是理想之选。反观一些破旧的房屋,可能存在漏雨、结构不稳等问题,对于需要精心呵护巢穴和雏鸟的燕子来说,这样的环境太过危险。

所以,并不是燕子嫌弃人家贫穷,而是破旧的房屋难以满足它们对安全的需求,至少相比于富贵人家的宽敞屋檐,这样的环境更适合来筑巢。


其次,环境适宜性也至关重要。燕子以昆虫为食,喜欢在开阔、绿植丰富且昆虫较多的地方活动。

如果房屋周边环境嘈杂,比如紧邻工厂、马路,或是被大量硬化地面环绕,缺少绿植和水源,昆虫数量稀少,燕子自然不会选择在此筑巢。

而那些位于乡村田野附近,周边花草繁茂、水流潺潺的人家,更容易吸引燕子。

因为这里不仅能为燕子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还能让它们在忙碌的育雏过程中,享受相对宁静的环境。

此外,人与燕子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燕子的选择。燕子对人类的行为十分敏感。

如果一户人家对燕子友善,不驱赶、不破坏它们的巢穴,甚至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保护燕子,那么这户人家就更容易迎来燕子筑巢。

相反,若有人频繁惊扰燕子,或是曾经捣毁过它们的巢穴,燕子就会记住这种危险信号,不再靠近。这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只有给予善意,才能换来亲近。

在农村,那些屋檐下没有燕子筑巢的人家,可能是因为房屋的结构和环境不符合燕子的筑巢要求,也可能是因为过往的行为让燕子产生了警惕。

这和家庭的贫富并没有直接关联。“燕子不进苦寒门”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激励着人们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际上在近些年,农村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而新建的房屋,基本都是粉刷过的,很多还贴了瓷砖,这样墙壁光滑,也不太适合燕子来筑巢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燕子筑巢,也是选择有人居住的房子,没人住的房子他们也不会去筑巢。但是现在农村大量的人员外出打工,很多房子都是闲置了。所以如今在农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也难见到燕子窝了。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