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大家发现没有,这段时间,降雨明显增多了,这是因为雨水节气到来了。


在明日,我们将迎来雨水节气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寒冬渐远,暖春初临。

雨水节气,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先辈们积累的农事智慧。

雨水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2月18 - 20日,今年就是在2月18日。到了雨水节气后,此时气温开始回升了,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雨如丝,滋润大地,因此得名“雨水”。


在传统习俗里,这一天充满温情。在过去雨水节气也被称之为“雨水节”,就是它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并且这还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

其中出嫁的女儿会带上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感恩养育之恩;女婿则会给岳父岳母送罐罐肉,表达敬重与关怀。

还有的地方会送岳父岳母椅子,这个也叫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而岳父岳母则会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这些习俗,让雨水节气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味道。


在老一辈口中,流传着“最怕雨水是晴天”的说法,这背后的缘由,藏在诸多农谚之中。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七九、八九恰是雨水节气时段,此时农事活动开始繁忙起来。大地解冻,土壤墒情较好,正是春播、春种的好时机。

农民们忙着翻耕土地、播种育苗,一刻不得闲。如果雨水这天是晴天,后续降水不足,土地墒情难以维持,播种后的种子无法吸收足够水分,发芽、出苗都会受到影响,延误农时,可能导致全年收成不佳。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雨水日降雨,四季水不寡”,这两句农谚都强调了雨水节气降雨的重要性。

雨水时节降雨充沛,预示着当年降水丰富,江河湖泊水位上升,水资源充足。这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还能保障灌溉用水,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反,若雨水天晴无雨滴,就像“雨水天晴无雨滴,往后干旱常来袭”说的那样,预示着后续可能会出现干旱天气。

春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干旱会使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严重威胁粮食产量。在靠天吃饭的过去,干旱往往意味着饥荒,所以人们对雨水节气的降雨格外重视。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这两句农谚直白地表明了水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水是生命之源,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养。雨水节气的降水,是大自然给予农田的第一份馈赠,充足的雨水让池塘、河渠蓄满水,为后续灌溉提供保障。有了水,肥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作物茁壮成长,实现丰收。

如今,虽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灌溉设施日益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自然降水的依赖,但大自然的规律依然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雨水节气的晴雨,不仅关乎农事,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雨水节气到了,你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天气又如何呢?我的家乡是中雨,并且未来一周都是阴雨天气。看来真的是如同老人所言,去年冬季是罕见的少雨雪天气,开春后雨水会偏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