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改名,的确藏着改运、改势的美好念想。
关于北汽蓝谷,近期大事件不断:
1、定增投资策略大调整:砍纯电、上增程,开发三款享界车型。
2、改名,“蓝谷”变为“极狐”,“科技”变为“汽车”。
2月14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英文名称由“BAIC BluePark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变更为“BAIC ARCFOX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处于战略升级关键期,此举旨在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极狐是由北汽新能源与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合作打造的电动汽车品牌,诞生于2019年。作为极狐汽车的母公司,北汽新能源在2024年另起炉灶,与华为合作推出了新品牌“享界”。
自2018年借壳上市以来,“北汽蓝谷”作为上市公司名称,与旗下核心品牌“极狐”之间存在认知割裂。更名后,“极狐”从子品牌升格为上市公司主体名称,能够直接提升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减少消费者对“蓝谷”这一企业总部代称的陌生感。
因而,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更名,更是一次战略升级。在接下来的2025年,汽车市场竞争将是行业公认的“淘汰赛”阶段,能盈利的车企才有可能顺利渡过淘汰赛,北汽蓝谷接下来的核心问题就是留在牌桌,实现盈利,解决亏损。
2022年,小康股份选择将旗下品牌名作为企业名,其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小康股份”变更为“赛力斯”。
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想要复制赛力斯的奇迹。
此外,砍纯电、上增程,开发三款享界车型,这一决策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纯电市场趋于饱和,而增程/插混市场因兼具续航与成本优势,正快速扩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增程和插混车型将占据新能源市场近50%的份额。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和享界S9增程版的推出,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改名接踵而至。
简单回顾,北汽新能源身上的光环曾经非常醒目,比如与华为的合作,比如曾连续七年登上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宝座。此外,北汽蓝谷也是中国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自2018年9月上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然而,过于依赖B端市场,以及新势力的突飞猛进及其他因素,北汽新能源在过去数年下滑严重。到了2024年,终于大有起色。
这背后,是极狐屡屡“放下身段”,调整产品和价格策略,走极致性价比路线,推出了阿尔法T5和阿尔法S5。以阿尔法S5为例,售价区间仅为15万-20万元。
2月13日,极狐对新阿尔法T5和阿尔法S5官方指导价下调32000元,还可另享8000元消费券。 降价后,5系“双子星”终端零售价最低仅需11.98万元;同时考拉S限时优惠增至10000元,终端零售价直接下探到了9.98万元起。
人事调整同样继续,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宣布人事任命,代康伟接替刘宇出任北汽蓝谷董事长,张国富担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
连续操作下,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年销量为113860辆,同比增长 23.53%,其中极狐作为主力军,销售总量达81017辆,同比增长170%。尤其是下半年月销量稳定在1.1万辆以上,连续3年实现销量翻番。
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旗下首款车型享界S9,自2024年8月上市以来,连续6个月稳居40万以上豪华纯电轿车销量No.1。
然而,销量归销量,与友商的差距以及亏损面持续扩大。
作为对比,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鸿蒙智行交付44.5万辆,零跑汽车交付超29万辆,小米汽车依靠单一车型交付13万辆,小鹏汽车近20万辆。
1月24日,北汽蓝谷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5亿元至69.5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54亿元。再加上2021-2023年连续亏损52.44亿元、54.65亿元和54亿元,北汽蓝谷不到四年间累计亏损两百多亿元。
好消息是,北汽新能源近期获得11家战略投资者增资81.5亿元,再加上北京汽车此前的20亿元增资,总计超过100亿元。
汽势观:更名是起点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叙事中,品牌名称的变更只是表象,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用户价值挖掘,在红海市场中开辟一条差异化生存路径。经过最近几年的低谷期,更名带来的品牌曝光度提升和资本关注,或将为北汽极狐赢得喘息之机。但名字并非逆天改命的决定因素,单纯依赖销量增长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背后的品牌价值与盈利能力才是终极护城河。更名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