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将理论付诸实践!虽然有点难,但能为家乡做点事,心里特别踏实。”她的笑容在初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对于河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刘佳盈来说,这是一次生动的实践。
初春的清晨,还带着一丝丝寒意,但喜峰口长城脚下却早已热闹起来。
2月14日,一场特别的活动——“返乡学子走栗乡”,在这里拉开了帷幕。12名返乡大学生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用所学知识为家乡注入青春的活力。
在喜峰雄关大刀园的果园里,返乡学子们手持剪刀,小心翼翼地为果树修剪枝条,虽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同学们,剪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份责任。”张国华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作为喜峰雄关大刀园的总经理,他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家乡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剪刀的“咔嚓”声与学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家乡的一次回馈,更是当代大学生对家乡热爱的生动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以致用”的真谛,也展现了我县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此外,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张国华还组织返乡大学生们参观了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并进行了讲解。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当年29军将士在喜峰口抗击日军的地方。”张国华声音洪亮而有力,“那时候,我们的先辈们用大刀和血肉之躯,守护着这片土地。”他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敬意,返乡大学生们围在一起,听得入神。
不远处,旅游管理专业的任继伟正认真聆听着,她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我希望能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把喜峰口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另一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张浩然与身边的同学讨论着,“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同学们纷纷点头,气氛热烈。
初春的暖阳洒在喜峰口的每一寸土地上,也温暖着返乡大学生的心,他们用青春的“剪影”,为家乡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最动人的色彩,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对家乡更深的热爱。
THE END
图文:赵志鹏
编辑:王喜增
编审:贠开芳
新闻热线:0315-5611257
诗意山水
画境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