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皇孙,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之孙。那么大明皇帝是不是都有过做皇孙的经历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不少皇帝等不到第三代的出生,便已经驾崩。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之中,有过多少位皇孙?其中有几位能够登基称帝呢?我们今天就来捋一捋。

太祖皇孙:五十一人

吴二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韩宋政权吴王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太祖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外,还有过四次大规模封建亲王之举:

洪武三年(1370年)封次子朱樉为秦王、第三子朱棡为晋王、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第五子朱橚为吴王(后改周王)、第六子朱桢为楚王、第七子朱榑为齐王、第八子朱梓为潭王、第九子朱杞为赵王、第十子朱檀为鲁王。


燕王朱棣剧照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第十二子朱柏为湘王、第十三子朱桂为豫王(后改代王)、第十四子朱楧为汉王(后改肃王)、第十五子朱植为卫王(后改辽王)。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第十六子朱栴为庆王、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第十八子朱楩为岷王、第十九子朱橞为谷王、第二十子朱松为韩王、第二十一子朱模为沈王、第二十二子朱楹为安王、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第二十四子朱栋为郢王、第二十五子朱㰘为伊王。

那么这二十五个儿子为老朱生了几个孙子呢?五十一个。

  • 皇太子朱标

皇嫡长孙朱雄英:洪武十五年(1382年)夭折,追封虞王,谥曰怀。


虞怀王朱雄英剧照

皇第三孙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位,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在南京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燕王朱棣篡位后废除建文年号,虽以天子礼安葬朱允炆,却既不给庙号,也不给谥号。

皇第五孙朱允熥:先封郡王,后进封吴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降封广泽王,当年十一月废为庶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去世。

己巳,庶人允熥卒,赐祭。允熥,懿文太子第三子,母妃常氏,开平忠武王遇春之女。允熥建文中封吴王。上嗣位之初正封号,改广泽王,以罪免为庶人。至是卒,上闻讣叹曰:“吾既往不咎矣,于亲亲宁过厚也。”命以礼葬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

皇第二十一孙朱允熞:先封衡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降封怀恩王,当年十一月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皇第三十三孙朱允熙:先封徐王,后降封敷惠王,永乐二年(1404年)改封瓯宁王,永乐四年(1406年)去世,谥曰哀简。

  • 秦王朱橚

皇第九孙朱尚炳:先封秦世子,后袭封秦王,永乐十年(1412年)去世,谥曰隐。

皇第十七孙朱尚烈:封永兴王,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谥曰懿简。

皇第二十二孙朱尚煜:封保安王,永乐八年(1410年)去世,谥曰怀僖。

皇第三十一孙朱尚烐:封兴平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去世,谥曰恭靖。

皇第三十二孙朱尚灴:封永寿王,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谥曰怀简。

皇第四十三孙朱尚炌:封安定王,永乐十七年(1419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 晋王朱棡

皇第二孙朱济熺:先封晋世子,后袭封晋王,永乐十二年(1414年)废为庶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复冠带,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追封晋王,谥曰定。

癸亥,晋王济熺来朝,赐书谕曰:“吾与尔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爱深厚。尔为皇考、妣长孙,钟爱尤笃。今尔父虽逝,吾岂不知体皇考、妣之心为心乎?正图与尔共享富贵。且西北重镇,资尔控驭。尔居国年久,令誉已著。抚安藩屏,方有望焉。”—《明太宗实录卷十一》


晋王朱棡剧照

皇第七孙朱济烨:封高平王,永乐五年(1407年)去世,谥曰怀简。

皇第十二孙朱济熿:先封昭德王,后改封平阳王及进封晋王,宣德二年(1427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皇第十九孙朱济炫:封庆成王,宣德四年(1429年)去世,谥曰庄惠。

皇第二十五孙朱济焕:封宁化王,景泰元年(1450年)去世,谥曰懿简。

皇第二十七孙朱济烺:封永和王,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谥曰昭定。

皇第四十二孙朱济熇:封广昌王,宣德二年(1427年)去世,谥曰悼平。

  • 燕王朱棣

皇第四孙朱高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谥曰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太子朱高炽剧照

皇第十孙朱高煦:先封高阳王,后进封汉王,宣德元年(1426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皇第十五孙朱高燧:封赵王,宣德六年(1431年)去世,谥曰简。

  • 周王朱橚

皇第六孙朱有燉:先封周世子,后袭封周王,正统四年(1439年)去世,谥曰宪。

皇第八孙朱有爋:封汝南王,宣德三年(1428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皇第二十孙朱有烜:封顺阳王,永乐十三年(1415年)去世,谥曰怀庄。


周王朱橚剧照

皇第三十五孙朱有爝:先封祥符王,后进封周王,景泰三年(1452年)去世,谥曰简。

皇第三十六孙朱有熹:封新安王,宣德三年(1428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皇第三十九孙朱有灮:封永宁王,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谥曰靖僖。

皇第四十六孙朱有煽:封汝阳王,正统九年(1444年)去世,谥曰恭僖。

  • 楚王朱桢

皇第十一孙朱孟熜:洪武三十年(1397年)去世,追封巴陵王,谥曰悼简。

皇第十三孙朱孟炯:封永安王,宣德七年(1432年)去世,谥曰懿简。

皇第十四孙朱孟烷:先封楚世子,后袭封楚王,正统四年(1439年)去世,谥曰庄。


朱孟烷墓园航拍图

皇第十六孙朱孟焯::封寿昌王,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谥曰安僖。

皇第二十四孙朱孟炜:封崇阳王,正统十三年(1448年)去世,谥曰靖简。

皇第二十六孙朱孟爚:封通山王,正统九年(1444年)去世,谥曰靖恭。

皇第三十孙朱孟灿:封通城王,景泰六年(1455年)去世,谥曰庄靖。

皇第三十七孙朱孟炤:封景陵王,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谥曰顺靖。

皇第四十一孙朱孟爟:封岳阳王,宣德元年(1426年)去世,谥曰悼惠。

  • 齐王朱榑

皇第十八孙朱贤烶:封乐安王,永乐四年(1406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皇第二十三孙朱贤焌:封长山王,永乐四年(1406年)废为庶人,永乐十一年(1413年)去世。

  • 鲁王朱檀

皇第二十八孙朱肇煇:先封鲁世子,后袭封鲁王,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谥曰靖。

  • 蜀王朱椿

皇二十九孙朱悦燫:封蜀世子,永乐七年(1408年)去世,谥曰悼庄。后追封蜀王,谥曰庄。


蜀王朱椿画像

皇第三十四孙朱悦燿:封华阳王,宣德八年(1433年)去世,谥曰悼隐。

皇第三十八孙朱悦燇:封崇宁王,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无谥号。

皇第四十四孙朱悦炘:封崇庆王,永乐九年(1411年)去世,无谥号。

皇第四十七孙朱悦(劭火):先封保宁王,后进封蜀王,天顺五年(1461年)去世,谥曰和。

  • 代王朱桂

皇第四十孙朱逊煓:封代世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谥曰悼戾。后追封代王,谥曰戾。

  • 辽王朱植

皇第四十九孙朱贵煐:建文年间夭折。

皇第五十一孙朱贵烚:先封长阳王,后进封辽王,正统四年(1439年)废为庶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去世。

  • 宁王朱权

皇第四十五孙朱磐烒:封宁世子,正统二年(1437年)去世,谥曰庄惠。后追封宁王,谥曰惠。


宁王朱权剧照

  • 岷王朱楩

皇第四十八孙朱徽焲:封岷世子,宣德二年(1427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 韩王朱松

皇第五十孙朱冲(火或):先封韩世子,后袭封韩王,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谥曰恭。

成祖皇孙:二十三人

太祖驾崩后即位的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位天子殉国之时年仅二十六岁,长子朱文奎不过七岁而已,自然谈不上皇孙。篡位的朱棣共三子,即上文中的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

  • 太子朱高炽

朱瞻基:永乐九年(1411年)封皇太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封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谥曰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皇太孙朱瞻基剧照

朱瞻埈:封郑王,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谥曰靖。

朱瞻墉:封越王,正统四年(1439年)去世,谥曰靖。

朱瞻垠:永乐十九年(1421年)去世,追封静乐王,谥曰庄献,后追封蕲王,谥曰献。

朱瞻墡:封襄王,成化十四年(1478年)去世,谥曰宪。

朱瞻堈:封荆王,景泰四年(1453年)去世,谥曰宪。

朱瞻墺:封淮王,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谥曰靖。

朱瞻垲:封滕王,洪熙元年(1425年)去世,谥曰怀。

朱瞻垍:封梁王,正统六年(1441年)去世,谥曰庄。


卫王朱瞻埏剧照

朱瞻埏:封卫王,正统三年(1438年)去世,谥曰恭。

  • 汉王朱高煦

朱瞻壑:封汉世子,永乐十九年(1421年)去世,谥曰懿庄。

朱瞻圻:洪熙元年(1425年)废为庶人,卒年不详。

朱瞻坦封汉世子、朱瞻垐封济阳王、朱瞻域封临淄王、朱瞻垶封昌乐王、朱瞻墿封淄川王、朱瞻坪封齐东王、朱瞻壔封任成王、朱瞻㙊封海丰王、朱瞻垹封新泰王,均于宣德元年(1426年)废为庶人,与父同死。

  • 赵王朱高燧

朱瞻坺:封赵世子,宣德二年(1427年)去世,谥曰悼僖。

朱瞻塙:先封安阳王,后进封赵王,景泰五年(1454年)去世,谥曰惠。

世宗皇孙:三人

朱棣驾崩后,即位的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皇帝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都没能看到第三代皇孙的出生。其中武宗更是绝嗣,这才由其堂弟朱厚熜由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赴京嗣皇帝位,即世宗。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朱厚熜共八子,但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第五子颍殇王朱载墒、第六子戚怀王朱载(土沴)、第七子蓟哀王朱载㙺、第八子均思王朱载土夙均早夭无嗣。次子庄敬太子朱载壡、第四子景恭王朱载圳虽已成年,但都无嗣而终。唯有第三子裕王朱载坖,即后来的穆宗皇帝有子嗣。

  • 裕王朱载坖

朱翊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夭折,赠封裕世子。

朱翊铃:生不足一岁夭折,赠封蓝田王。


神宗朱翊钧(中)剧照

朱翊钧:隆庆二年(1568年)封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驾崩,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神宗皇孙:九人

穆宗驾崩时,皇太子朱翊钧年仅十岁,自然没有孙辈。朱翊钧共八子,次子邠哀王朱常溆、第四子沅怀王朱常治、第八子永思王朱常溥早夭,其余五子中长子朱常洛封皇太子,即后来的光宗皇帝。第三子朱常洵封福王、第五子朱常浩封瑞王、第六子朱常润封惠王、第七子朱常瀛封桂王。

  • 太子朱常洛

朱由校:泰昌元年(1620年)即位,天启七年(1627年)驾崩,谥曰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神宗在位时,朱由校虽为长孙,但无论百官如何上奏,皇祖父就是不肯将他册立为皇太孙。

伏思我成祖文皇帝时汉藩骄恣,赵王窥窃。成祖既立仁宗为太子矣,又令大臣辅皇太孙监国,以一臣民仰戴之心,而宗社灵长至今赖之。皇上何不与廷臣酌议而举行之乎?—《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三十四》


熹宗朱由校画像

朱由㰒: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夭折,追封简王,谥曰怀。

朱由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夭折,追封齐王,谥曰思。

朱由模: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夭折,追封怀王,谥曰惠。

朱由检:天启二年(1622年)封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位,崇祯十七年(1644年)自缢殉国,谥曰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朱由栩:早夭,追封湘王,谥曰怀。

朱由橏:早夭,追封慧王,谥曰昭。

  • 福王朱常洵

朱由崧: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封德昌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封福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于南京即位,弘光元年(1645年)被清军俘虏,隆武二年(1646年)遇难,谥曰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庙号安宗。

朱由榘:早夭,追封颍王,谥曰冲。

结语:神宗驾崩后,继位的光宗仅在位一个月,长子朱由检尚未成婚。熹宗虽有三子,全都夭折,最终由弟弟信王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崇祯帝在位时间不短(十七年),殉国的时候年纪却不大(三十四岁),皇太子朱慈烺尚未成婚,所以都没有见到第三代。

通过本文的梳理,大明皇帝在位期间,总共出现了八十六名皇孙,最终登基称帝的有七人:建文帝朱允炆、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神宗朱翊钧、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八十六名皇孙中,太祖、成祖名下就有七十四名,占比近九成,说明大部分大明皇帝的寿命堪忧。而神宗皇孙中就出了三个皇帝,说明当时真的是局势危急,大明气数已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