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蛇年春节,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全球票房排名也在持续攀升中。欢度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国年成为“世界年”,电影《哪吒2》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新图景。

同时,随着电影的热映,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哪吒热”。在江西吉安,万安儿郎灯会因为讲述哪吒等8位“儿郎神”的故事引人关注。江西还有哪些地域文化和哪吒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接连火爆全球的当下,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江西,该如何像打造“哪吒”IP一样,插上科技的翅膀,探索“中国故事”新表达。

文/图 伦艺菲 本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外国留学生现场感受儿郎灯会。

万安县举行盛大的儿郎灯会活动。


“儿郎神”巡游。


南昌石岗镇的梅烛灯巡游现场观众超10万人。

儿郎文化展示馆里的哪吒形象。

哪吒不仅闹海 还曾镇守赣江水运

万安儿郎灯会是当地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8位“儿郎神”里,有哪吒及其两位兄长金吒和木吒,还有其父李靖以及红孩儿、杨戬、韦驮、雷震子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神话人物。

关于万安儿郎灯会,万安县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说。古时某年,南方暴雨成灾,赣江河水猛涨,从上游漂来一个木箱,孤苦贫民刘某在河边将其捞起,里面装着8副儿郎面具。夜晚,刘某在梦中被告知,这8副面具其实是8位神仙,需要好生供奉。刘某依照梦中指示行事,不久后日子过得幸福又红火。为感谢8位“儿郎神”的佑护,刘某修建“儿郎庙”供世人拜祭,并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举行游神灯会,现场热闹非凡。

传说中刘某捡到儿郎面具的地方,正是万安县城边的赣江惶恐滩。千里赣江著名的十八险滩以惶恐滩最为险恶,绰号“阎王滩”,处在赣江一个拐弯处,航道狭窄弯曲,水下怪石峭拔、暗礁潜伏,水流奔涌,令人望而生畏。文天祥曾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千古名句来描述“惶恐滩”的艰险。

古时以水运交通为主,船家历来视惶恐滩为险途,稍有不慎,船毁人亡。因此,被视为镇海守护神和出行平安守护神的哪吒在万安被当地人敬仰,与这里凶险的赣江水域不无关系,百姓期盼哪吒能保佑赣江水运平安。

儿郎灯会流传千年 希望打造成江西文化品牌

万安儿郎灯会的8位儿郎,除了哪吒能保佑水运平安,红孩儿是善财童子,其他“儿郎”也各有法力,能够在求学、求子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百姓祈福,因此“儿郎神”备受百姓崇拜。起源于唐宋时期的儿郎灯会,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清同治《万安县志·风俗》,曾对灯会的盛况有过记载。

万安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介绍,传统的儿郎灯会,8位“儿郎神”全部由10岁左右的男孩扮演,他们戴着面具,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祈福。每位“儿郎神”不仅有护马人牵缰绳,身边还有护卫和举宫灯、彩旗、吉祥幡以及吹打乐队等一行人,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游神队伍彩旗猎猎、威风凛凛,所过之处每家每户必放爆竹迎神接福。

此外,为营造热闹祥和的节庆氛围,马路两边的百姓还会向“儿郎神”扔爆竹,称为“逗菩萨”——此时“儿郎神”身边的6名护卫就会手持蒲扇,将飞过来的爆竹挡开,保护“儿郎神”。因此,以前儿郎灯会的护卫都是专门挑选身手敏捷、会武功的人来装扮。刘卫东听县里老一辈的人讲,“每次儿郎灯会结束,县城里路上的爆竹残屑很厚”。

2012年,停办了61年的万安儿郎灯会由民间自发组织恢复举办。2015年,当地政府在“儿郎”文化发源地兴建儿郎文化展示馆。2017年,万安儿郎灯会入选江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4岁的代表性传承人梁福仁告诉记者:“我的大哥小时候曾扮过‘儿郎神’,他向我讲述了儿郎灯会的起因、规模以及曾经产生的影响,希望能恢复这项传统民俗。”

今年的元宵节前夕,万安县举办了第三届儿郎灯会系列活动,巡游队伍达到400人,为历年之最。和传统的儿郎灯会相比,如今的灯会更加突出了文化娱乐的氛围,以及节庆促消费的社会效益。负责组织活动的万安县文化馆把花船舞、花棍舞、蚌壳舞,龙灯、股子灯、麒麟狮象灯等当地灯彩表演队加入巡游队伍中,大大丰富了表演内容。

在巡游的队伍中,除了“儿郎神”由孩子们扮演,打宫灯和举彩旗的队伍中也有一些是由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装扮。很多儿郎灯协会的成员,把家里的孩子叫来参与活动,以此来增进年轻一代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万安儿郎灯会恢复举办10多年来,曾3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当地政府希望随着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攀升,能将其打造成江西的文化品牌。

神话照进现实 哪吒传说与江西山水的交织

电影《哪吒2》一跃成为当下的“顶流”,各种与哪吒有关的故事都引起人们强烈兴趣。江西除了万安儿郎灯会里有关于哪吒的传说,是否还有和哪吒产生关联的故事?

哪吒在民间家喻户晓,得益于明代的两部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哪吒是佛教神祇;《封神演义》中,哪吒则摇身一变成了道教护法。

在传统神话里,哪吒是一位护法神,原本是玉皇大帝座下的一名大罗金仙,身长八丈有余,并有三头八臂,口中可吐出黑云,脚下踏着磐石,法力高强,会呼风唤雨之术。

江西的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是道教的三位最高尊神——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就是哪吒师傅太乙真人的师傅。如此说来,以后到三清山旅游,拜见哪吒“师祖”可成为打卡内容。

说起道教文化,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被称为道教第一仙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第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时,就有年轻人来到龙虎山,在秀美的“道教圣地”,打扮成电影中哪吒和敖丙的动漫形象,引发关注。

这些年,随着中国动漫的崛起,龙虎山也成为许多故事的发生地。如被誉为“第一国漫”的《一人之下》,在B站的播放量高达5.8亿,漫画人气值达到276亿,远超《海贼王》和《火影忍者》等经典日漫作品。其故事的主战场就在龙虎山,动漫中出现的许多场景都是以龙虎山的风景为蓝本。动漫中,龙虎山的壮丽景色、神秘的道教建筑、古老的仪式,都被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哪吒2》点燃中国神话热 传统文化再掀浪潮

电影《哪吒2》点燃了中国神话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故事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通过现代影视作品的改编和传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在中国神话故事里,还有哪些神话人物具有典型的江西特质?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具神秘色彩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百科全书”,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江西籍学者毛静介绍,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曾记录了一个名为“赣巨人”的神话人物。“赣巨人”形象奇特,似人又似兽,生活在赣南地区的深山之中。它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身上长有毛发,力大无穷,脚跟反向生长,见人便笑,笑时唇部会覆盖住面部,人物形象与“人猿泰山”颇有些相似。“赣巨人”作为《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形象,为“赣”字的起源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同时,在南昌西山修道成仙的许真君,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之一。他被誉为净明派祖师,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列为道教四大天师。许真君最为人熟知的事迹是“斩蛟治水”。在道教中,许真君被视为斩妖除魔、广布忠孝、得道飞升的神仙典范。在江西,与许真君相关的民俗活动非常丰富,包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山万寿宫庙会。许真君的传说和事迹被编入地方志、戏曲、文学作品中,成为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静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江西篇章中,景德镇瓷器也是无法被超越的重要内容。如马可·波罗于1275年抵达中国,来到了景德镇,那时正值元青花的鼎盛时期,他的记录中这样写道:“这里烧制的瓷碗会呈现出一种淡淡的蓝色,细腻而有光泽,极为美丽。”

科技+创新 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截至目前,电影《哪吒2》国内票房已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一部超100亿元的电影,并于2月13日冲进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20。目前,《哪吒2》累计1.93亿人次观影,是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电影,在全球票房榜前30的排名中,也是唯一一部非好莱坞影片。

从去年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成绩斐然,到今年《哪吒2》在全球影史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令中国神话故事接二连三在世界范围火爆出圈。于是,有人将这种世人瞩目、激动人心的代表性事件,作为“中国浪潮”来了的标志。

没错,《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取得成功,无一例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科学技术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们不仅以最前沿技术深度解构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更以现代的叙事方式和审美视角,创新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魅力和时代精神。它们代表着未来的趋势、将至的浪潮,它们不仅赢得了国内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IP的强大影响力。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如何让春节过得更有年味、更出彩,将成为各个地方的重要研究课题。南昌市非遗研究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王永鸿坦言,广东地区的春节特色历来浓郁,每年春节全国前往广东的游客数量极大,但今年春节来江西的游客中,广东人却占比第一。“我认为这是文旅融合的最好表现,广东人来感受江西的年,是全国人民对中国春节共有的认同感,我们人人都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的蛇年春节,江西各地举办了丰富的非遗活动。王永鸿认为,江西的灯彩活动极富特色,其中石城县就是“中国灯彩艺术之乡”。大型活动中,除了有万安的儿郎灯会,南昌石岗镇盛大的梅烛灯巡游,持续4个小时,现场吸引了超10万人观看。此外,还有蒋巷黄河灯阵,及各地举办的板凳龙等民俗活动。

如何让江西的年味实现破界出圈?王永鸿表示,当下的地域民俗文化还在复苏的过程中,原生态的民俗活动是较为稀缺的文化场景;同时,针对十里不同风俗的特点,各地的活动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的地方在举办民俗活动时,采购的有关传统文化道具会出现同质化,但其实各个地方的民俗器物原本都有不一样,道具需要自己去亲手制作,才更有意义。”王永鸿强调,举办年俗活动,需要举办者的内心尊重地方风俗,尊重民族传统,“真正的传承,是每个参与者都要沉浸式地投入其中。”

王永鸿透露,这两年,福建的游神活动和英歌舞频频刷爆网络,背后依靠的是政府一盘棋的主导。“民俗活动作为文旅发展的重要开发内容,核心内容的提炼是需要政府引导、专家研究,由专业的队伍来干,我觉得这很重要。”

江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要走出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就需要像《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的幕后创作,有富有创新思想的年轻队伍,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用科技赋能,创造出文化的“新质生产力”,从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更好地走向世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