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1986年,我们兄弟分家,父亲把那间带牛棚的小屋分给了我,拍着我的肩膀说:“这间最好。”

我那时年纪轻气盛,心里不服气,甚至有些怨父亲。牛棚是什么地方?那是牛住的地方!

我总以为父亲偏心,把好东西总留给弟弟,我是家里的老大,就要有哥哥的样子,所以我也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01

我们家前些年养牛,父亲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盖了个牛棚,当时选的地方靠近河边,牵着牛过去喝水吃草都方便。

这个牛棚很简陋,只能容纳几头成年牛,现在也已经废弃好几年了,更显得残破。没想着这次爹把我们叫回来分家,竟然把牛棚分给我。

牛棚的虽然旁边有一间小屋,可也不过是父亲偶尔看牛歇息的地方,又小又破,屋檐上甚至还挂着牛的气味。



弟弟分到的却是一块空地,虽然上面什么都没有,但那是崭新的开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盖房子,而且这片地方也比牛棚要大。

分完家那天,我站门口,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心里一阵翻腾。

妹妹那时还没出嫁,她站在一旁不忿地说:“爹,你这偏心得太明显了吧?给大哥小牛棚,给弟弟那么大片地”

父亲却只是笑了笑,慢悠悠地说:“就这点地方,怎么分都是错,总不能把那片空地一人一半吧,那里盖不下两套房子。”

父亲转身看我站在他后面,跟我说了一句“牛棚这间就是最好的”当时的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自从分家后,我心里憋着一股劲,觉得自己不能被父亲这番安排给困住,可现实是,我手头没钱,想盖新房根本无从谈起。

分家之后,我继续到沿海的地方做海鲜生意,想着等着钱攒得多了,回家把牛棚捯饬一下,旧貌换新颜。



弟弟倒是挺高兴,虽然空地上什么都没有,但他兴致勃勃地筹划着未来的新房,每天跟村里人商量着该怎么盖屋,地基怎么打。

他和我不一样,他并没有出去打工,常年待在村里,跟几门亲戚借了点钱先把房子盖起来。

02

我有时候回家看到弟弟的房子已经开始动工,更觉心里不平。

甚至有时候,我对着天上冷冷的月亮想,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觉得我这几年常年在外忽略了他,故意把好的留给弟弟?

还是说,这么多年来父母一直是偏心弟弟的,只是我没察觉?

分房一年后,我认识了个姑娘打算结婚,媳妇看到牛棚时,眼里闪过一丝犹豫,她问:“这里怎么住人?”



我咬咬牙,说:“暂时的,以后盖新房,你对房子有什么想法可以先构想一下。”我只能这样先安抚住她。

她没再说什么,媳妇看中的也许是我这个人,而并不是背后的东西,我不能辜负她的期待,我暗暗想:一定要在这里建个气派的房子!

在外头的日子不容易,工地上的活累得要命,但收入还算不错,我拼命干活,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想着回家后盖房子。

那时候,我和媳妇还没办婚事,她就跟着我在外面吃苦,早起晚睡的日子终于迎来收获。

三年后,我带着钱回村,第一件事便是站在牛棚前,望着这间曾让我不满的小屋,心想:改变的时候到了。

03

弟弟的新房还没完全建起来,他的钱还是不够,盖了个半拉子,住进去倒是能住,但显然还没完工。

我请了工匠,把牛棚拆了,在原地盖起了自己的新房,根据我和媳妇的规划,我们打算建个两层小楼。



我们家也是村里第一个建二层小楼的,父亲看了都觉得满意。

房子建起来的那一天,我站在院子里,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忽然想起了当年父亲的话。

“这间最好。”

我终于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房子盖起来后,村里陆续有人来串门,大家都说我这地方不错,不仅地势平坦,而且靠近村里主要的土路,出行方便。

几年后,村里决定修一条新公路,就从我家门口经过,公路通了之后,我的房子成了村里最方便的地方之一。

进村的人都会从这儿经过,买东西、做买卖都便利得很,相比之下,弟弟的房子虽然建成了,但在村北边,位置偏远,出行极不方便。

我这才彻底明白父亲当初说的“好”是好在哪里。

他早就料到了这片地的价值,知道这里会成为最方便、最适合发展的地方。

他给了我一个最稳妥的起点,而弟弟虽然有一块大空地,但是地方虽大,缺点也有。



一年年过去,父亲年纪大了,偶尔会溜达着来我家串串门,他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眯着眼睛笑着说:“我当年怎么跟你说的?”

我感慨万千,蹲下身子给他捶腿,低声说道:“爹,你说的是对的。”父亲也为自己当年给牛棚的选址庆幸,这地方真不错。

我想起当年自己站在牛棚前不满的模样,觉得又好笑又感慨。

有些事,年轻的时候看不透,年长了才懂,当年那间牛棚旁的小屋,的确是最好的。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