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里,正月寓意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而正月十八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点,也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期许。一些地方将其与财神联系起来,认为这一天是财神决定谁行财运的日子,所以有了“发财日”的说法,寄托了人们对财富和好运的向往。
在历史长河中,正月十八的相关习俗不断发展演变。在宋代,正月十八就有了一些独特的活动和记载。据史书记载和诗词描绘,当时正月十八是“落灯日”,标志着元宵灯会的结束。像晏殊的《正月十八夜》中“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就生动地描绘了正月十八收灯后的景象。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祭祀对象。在贵州安顺,正月十八会举行“抬汪公”活动,屯堡人抬着“汪公”巡游赐福,祈求风调雨顺,这一活动已传承600多年。河南南阳等地会在正月十八祭祀医圣张仲景,人们前往医圣祠供奉香火,感恩他为解救人间疾苦所做的贡献。还有一些地方会在正月十八迎财神、祭祖或祭拜许天师等。
福建惠安辋川镇在正月十八有热闹的“游大鼓”活动,礼炮轰鸣、鼓声震天,还有舞龙舞狮等表演。一些地方在正月十八晚上有游灯牌的习俗,人们将写有吉祥话语的灯牌挂在竹竿上,沿街游走,祈求平安吉祥。在广东广州三元里村,正月十八被当作“大元宵”,会有舞狮子、唱大戏等活动。
正月十八“发财日”,牢记:1不剪、2要吃、3忌讳,传统习俗莫忘。
“1不剪”
不能剪发。正月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段,人们怀着对祖先的敬重与感恩之情,遵循着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剃头、理发等行为被明确禁止,因为这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人们认为,随意在正月期间剃头理发,会削弱家族灵魂的力量,破坏家族传承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正月初一是天地初开之时,各路神明从遥远的天界降临人间的重要时刻。人们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情,纷纷向神明祈求健康、平安等诸多美好的愿望。在这个神圣的时刻,一系列规矩应运而生,诸如不能洗头洗澡、不能理发剃头等。人们坚信,一旦违反这些规定,便是对神明的亵渎,可能会招来神的惩罚,从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
“2要吃”
1:面条。面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顺利。在许多地区,人们在庆祝重要节日或特殊日子时,都会准备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正月十八吃面条,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人身体健康、长寿百岁。同时,面条的顺滑也象征着生活的顺利和无忧无虑。在这一天食用面条,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2:年糕。年糕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传统食品,口感软糯香甜。在中国许多地区,年糕都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正月十八吃年糕,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年糕的“年”字与“年年有余”的“年”字相呼应,象征着财富和好运的源源不断。同时,年糕的软糯口感也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在这一天食用年糕,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3忌讳”
1:忌讳吵架或发生冲突。在正月十八这一天,人们忌讳吵架或发生冲突,认为这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和谐的气氛,影响一年的运势。
这一忌讳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被视为幸福生活的基石。正月十八作为春节庆祝活动的尾声,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吵架或冲突会破坏这种和谐氛围,因此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2:忌讳乱说话。正月十八忌讳乱说话,尤其是避免说出不吉利或引起纷争的话语。人们认为言语可以影响到一年的运势和家庭和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语被视为一种力量,能够影响人的命运和运势。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话,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同时,这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视。
3:忌讳散财。正月十八忌讳散财,即避免做出可能导致财运流失的行为,如轻易放弃赚钱的机会、随意赠送财物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被视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正月十八被视为新一年财富积累的开端,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能够保持财运的旺盛。因此,避免散财行为被视为一种保护财运的措施。同时,这也体现了人们对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坚守。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