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广东各地迎来蛇年春季学期的开学日。在广州,众多学校以蛇年元素打造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万松园小学有机器人迎宾、舞狮活跃气氛,更有无人机表演《我和我的祖国》;在真光学校,《潮汕英歌舞》《鼓舞飞扬》等节目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的博大精深……可谓传统与现代兼具,魅力满满!

笔者有两个小孩,一个读小学,一个上幼儿园,13日也同步开启了春季学期时间。小朋友都是喜欢热闹的,看到学校工作人员扮演的财神以及各类卡通角色,观看同学和老师表演喜庆的开学节目,那股子兴奋劲、高兴劲遮都遮不住。遥想自己上学那会,开学可以说是“零仪式”,抱回来一摞新课本,老师简单做个动员,就开始新学期第一课了。

梳理林林总总的开学典礼,主办者大抵希望发挥如下几个功能:一是敦促告诫,新学期开始了,该收心转换频道,重新回到以学习为主的日子中来;二是祝福祝愿,摆上葱、柿子等果蔬,寓意聪(葱)明伶俐、万事(柿)大吉已是常规操作,“摸摸醒狮头,万事不用愁”,舞醒狮迎“神兽”回笼俨然成了主流;三是教育启迪,英歌舞、庙会等展现传统民俗魅力,而无人机、飞行汽车等尽显现代科技活力,倘若借此可以在一些孩子心中播下非遗、科技的种子,并且未来从中找到一生的热爱,无疑功莫大焉。

从相关新闻来看,各所学校为了实现前述目标,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比如,浙江等地有班主任老师身披白纱,化身“白娘子”,给自己班上的学生送上蛇年开学祝福。又如,有的学校校长装扮成“太乙真人”的模样,忙着给自己的学生送上 “哪吒”面具以及“乾坤圈”,将电影中的师徒情分落到了现实中,通过热点和共同话题,在共情中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些举动的背后,无不满溢着学校和老师的诚意:他们确实是在用心付出,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谋划好开学第一日的。

只是,热闹非凡的开学典礼背后,无疑需要付出一定的人、财、物成本,其中大量的工作显然要由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来承担。如果活动安排合适,整体投入和工作量不大,那倒也无可厚非。可如果投入过大,用力过猛,给老师增加了沉重负担,还要占用家长过多精力,让本来为学习服务的开学典礼,慢慢地滑向了形式主义,甚至让一些学校产生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心态,未免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从现实来看,这也并非杞人忧天,此前就有网友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

一言以蔽之,开学典礼是为开学、学习服务的,遵循适度、节俭、创新的原则,适当地投入,动员老师、家长参与,用更具文化内涵、更有创意的点子,去帮助孩子尽快调整状态、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去,这些都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得守住初衷,不能内卷过度,避免沦为新的形式主义。□ 墨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