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13日电 题:安徽合肥:“礼让文化”让春运更温暖

  新华社记者胡锐

  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百米小巷——六尺巷,以其“各让三尺”的精彩故事和“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深刻内涵闻名于世。在距六尺巷100余公里的安徽省合肥市,铁路职工们正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注入日常服务中,温暖春运旅途。

  正月十六,在长三角地区重要站点合肥站,大红灯笼、精美窗花烘托出浓浓的新春气氛。候车大厅里熙熙攘攘,人们背起行囊奔赴新年梦想。

  客运值班员郑锐身着制服在人群中穿行,左臂上的蓝色袖标上印着“文明劝导员”几个字。“除服务旅客外,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到人员密集处,倡导文明礼让、规范乘车。”郑锐说。

  春运以来,截至2月12日,合肥站累计发送旅客428.7万人次,日均超1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南来北往客流密集、大家归乡返程心情急切,对车站文明秩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提升客运服务质量、营造和谐文明的春运氛围,合肥站及管内各站点职工从传统智慧中求取经验。“我们挖掘了六尺巷的时代价值,推行以‘和礼家园’为主题的服务风尚,让‘和礼’之风吹进合肥站的一扇扇服务窗口。”合肥站党委书记刘忠说。

  持续改进服务和基础设施、以老带新组建专业文明劝导员队伍、加强培训让谦和礼让成为职工的行为自觉……在合肥站,记者听到了许多生动故事。

  “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六尺巷的故事教会我要为旅客多想几步。”售票员徐琬说。有一天客流高峰,售票窗口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要买去重庆的车票。她查询后发现当日车票已售罄,又帮忙查询了延后三日的车票仍告缺。此时,她发现买票队伍越排越长,担心后面的旅客心生焦虑,赶忙解释:“请大家稍安勿躁,我马上加快速度。”

  望着老人期待的眼神,徐琬又轻声说:“大爷,要不您先去服务台稍坐一下,如遇退票或中转车票买好了再喊您。”在老人连声道谢中,售票窗口恢复了秩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遇事做好沟通解释,能让旅客出行多些舒心、少些不安。”郑锐说,为方便旅客出行,合肥站增设了便民充电站和服务问询台。在安检口处,有文明劝导员为旅客发放“不可携带物品宣传手册”,耐心解释一些物品为何不能带上车。此外,合肥站还新设了“和礼家园调解室”,配置沙发、饮水机等服务设施,即使旅客发生矛盾,也能在放松的氛围中及时化解。

  “‘讲求礼让、以和为贵’,要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全国劳动模范刘明亮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合肥站客运值班员,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有些老人家,其子女为其预约了陪送上车服务,但老人家觉得是在给我们添麻烦而推说不需要相送,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认真履行约定,不能失礼。”刘明亮说,还有就是送旅客时,不能甩手跟着,哪怕只是拎一件行李,也体现了“尽礼”。

  “今天车站人不少,但感觉很有秩序,进站很方便,站内充电器、热水都有。”从合肥站出发前往上海务工的旅客王昌文说,车站风气更文明,自己出行也更舒心。(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