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上市 3 个月交付 3 万台,并在 1 月份以 8114 辆的成绩超越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小鹏 P7+ 在纯电轿车销量排行榜的表现仅次于小米 SU7。


虽然特斯拉每个季度第一个月,销量都相对没那么高,但作为一台中国纯电轿车连续三个月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新小鹏的成功。

在惊喜之余,人们也好奇小鹏 P7+ 如何在纯电车不被看好的时间点杀出重围?又是如何在小米 SU7 和特斯拉 Model 3 这两款品牌力足够高的车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针对这些疑问,小鹏在今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便宜大碗」是关键?

小鹏 P7+ 所在市场的强力对手,不仅是 Model 3、SU7、比亚迪汉等新能源汽车,还有迈腾凯美瑞等燃油「常青树」,要在这一市场分一杯羹,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

站在消费者角度,小鹏认为 P7+ 打动他们的关键, 是「便宜大碗」。它的取胜秘诀,是相比同价车型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续航更长


技术的体现,是小鹏赋予了 P7+ 整包高度仅 109mm 的 800V 电池包、全系标配的四座通风加热按摩、官方的每百公里最低电耗 11.6kWh、全系标配 AI 鹰眼视觉智驾方案等。

小鹏长久以来对智能化、一体化压铸的坚持,以及多次在财报会提及的降本,成果逐渐在小鹏的新车上显现。

对于用户而言,用车体感最为强烈的,或许是 P7+ 号称的「D 级车空间」

P7+ 二排乘坐空间 994mm,膝部空间 157mm,而它的后备厢空间日常情况下便有 725L,二排放倒后可拓展至 2221L,再加上舒适性配置,P7+ 将在车内留住了消费者。

有超 30% 的 P7+ 用户,他们在选购时重点将其与 SUV 作对比,尤其是其突出的后排表现,在小鹏的调研中,用户表示,比起副驾,亲朋好友更愿意坐在后排,这一比例占到 62%。


留住用户的,是轻松跷二郎腿的大空间,也是前排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后排座椅的按摩功能。

小鹏汽车智能驾驶体验负责人于桐介绍称,P7+ 的后排座椅按摩的使用率达到了 83%,前后排按摩功能同时打开的时长超 4.2 万小时,并且有不少用户选择午休时分在车内休息。


更重要的,是 P7+ 在不到 20 万的价位,给予了用户 725km 的续航,以及 11.6kWh/100km 的电耗、20 分钟补能,续航、补能、空间这家用车的三大主要痛点,得到了一次性满足。


只是,在小鹏智能化标签与积累之下,这台在性价比上被频频称赞的新车,到底是一台纯粹的性价比电车,还是满足家用需求的智能车

从于桐描绘的用户画像来看,答案偏向后者。

智能化也是小鹏身上非常重要的标签,P7+ 全系标配的高阶智驾功能,则显得锦上添花。

官方透露,2025 年春节,有超 93.18% 的 P7+ 车主选择全程启用智驾功能返乡,P7+ 的智驾渗透率甚至达到了 99%,其中最高单车智驾总里程达到了 1.085 万公里,活跃用户的平均智驾里程也有 972 公里。


而在泊车方面,P7+ 春节期间的单日车均离车泊入次数为 3.6 次,单日车均自动泊出次数 2.8 次。


用户对智能化的接受度如何?小鹏新版本 OTA 推送 7 天升级率达到了 95%,甚至超过手机厂商的升级率,这也侧面体现用户对小鹏智能化的期待与对其能力的信任。


兼具实用性、性价比以及智能化属性,构成了 P7+ 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力。

小鹏官方认为,这些特质让 P7+ 也撬动了部分燃油车主。

在 P7+ 的用户画像中,换购用户比例为 40%,其中燃油车主的占比达到了 88%,每卖出 3 台 P7+,就有 1 台是燃油车置换。


从整体来看,我们或许对 P7+ 智驾化和大空间的吸引力更有概念。

在于桐的分享中,他提到每 4 个人试驾,就有 1 个订单产生

这些意向用户在试驾时,平均试驾时间 40 分钟,在这期间,平均呼唤语音助手小 P 的次数是 6.9 次、平均开启 NGP 的次数是 2.8 次,而体验座椅按摩的次数是 2.3 次。


从试驾到下定,SKU 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四座通风/加热/按摩、高阶智驾等超 150 项配置标配,两个续航版本将用户对需求的思考,压缩到「选 615 续航还是 725 续航」一个问题,缩短了决策成本。

减少用户选购累赘,成为助力 P7+ 销量因素中不可活或缺的一份子。


车主怎么说?

P7+ 传播的要点,似乎真正触达了用户的现实需求。

在会后,我们在询问 P7+ 车主 Paul 的时候,当被问及对购车时是否进行过对比时,Paul 给出的对比车型,都是 SUV。


彼时 Paul 的意愿清单中,智己 LS6、阿维塔 07 增程版、极氪 7X 以及理想 L 系列,这四台 SUV 都是小鹏 P7+ 的「竞争对手」。

空闲时间酷爱骑车,同时又要兼顾家庭需求的 Paul,要考虑到空间、续航等表现。在上述意向车型中,有的因为 UI 设计不合预期被否定,有的因为对增程需求不大而被剔出意向清单。

更细节的,是后排座椅放倒比例和用车习惯的差距。

在 Paul 的选择过程中,阿维塔 07 由于后排座椅放倒比例是左边 60%、右边 40%,和他左边放儿童座椅、右边放倒放自行车的习惯正正相反,再加上价格偏高,最终选择了注意了很久的 P7+。


对于 Paul 而言,他在用车过程中较为满意的,还有 P7+ 的续航和能耗表现,和小鹏的宣传较为相符。

他举例他在上海使用公司的标续版特斯拉 Model 3 的经历,在冬天,Model 3 充电充到 80%,实际续航里程只能到 200 多公里,续航与补能焦虑较为明显。

按照目前在售的 Model 3 来比较,23.55 万的价格,比 P7+ 起售价高了 4.87 万元。

而在 P7+ 身上,冬季实际续航里程能有超 500 公里,这一续航表现达到了 Paul 的预期。

不过,曾拥有宝马 1 系 F20 的 Paul 承认,相较于 F20,家用车属性的 P7+ 底盘偏软,在高速、快速过弯等情况下,相对宝马「没有那么强的安定感」,但他也表示,他看中 P7+ 的空间,能够接受这两款不同风格车型之间的驾驶质感差异


或许有「黄婆卖瓜」的成分在,但车主的描述,也存在一定的客观事实。

尽力将长处放大打动消费者,瞄准家用市场赛道,P7+ 会有持续茂盛的生命力吗?

面对越来越「卷」的市场环境,比如传统车企的智驾普及攻势,P7+ 如何守住自己的护城河,相信会成为 2025 年的一大看点。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