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将至,全国气温逐渐回升,主产区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当前,主产区墒情总体适宜,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旺长,稻茬小麦苗情偏弱,局地旱象露头。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气温起伏波动较大,冬春连旱、“倒春寒”发生风险高。同时,病虫草害基数高,防控压力较大。针对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各地要突出控旺长促弱苗、抗春旱防冻害,能早即早、能快尽快,因苗因地、分区分类,精准肥水运筹,强化防灾减灾,着力指导服务,大力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措施,全力夺取夏粮小麦丰产丰收。

一、黄淮海冬麦区

   去年麦播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抢墒早播、播量偏大麦田出现旺长,局部地区麦田底墒较差,春季发生春旱、冻害、病虫草害的风险较高。春季田间管理要以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为重点,因地因苗科学肥水运筹,控旺苗过多分蘖,促弱苗早发增蘖,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小麦丰产架子。

   (一)落实机械镇压。 春季镇压可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土密接,增温保墒,控上促下。对旺长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进行多次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对冬前未镇压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镇压,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提墒保墒、抗旱防冻。

   (二)优化肥水管理。 各地要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和墒情变化,科学开展节水灌溉,确保春季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对墒情较差、影响小麦正常返青的麦田,及时补灌、抗旱保苗。对旺长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 , 结合浇水 适量追肥 。对弱苗麦田,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适量追 肥 ,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第二次结合浇拔节水 再次追肥 ,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在起身拔节期浇水 追肥 ,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稻茬麦田要及时清理边沟、背沟、厢沟,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

   (三)防控病虫草害。 返青至起身期重点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蚜、麦蜘蛛等。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 。 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根茎病害喷药早控,注意防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抽穗扬花期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麦田,选择晴好天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四)防范气象灾害。 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土壤暄松、尚未拔节的麦田及时进行镇压,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提前进行灌水,尤其要适时浇好拔节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发生。每次寒潮过后2—3天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灌水追肥、叶面喷肥。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由于冬季降水较少,部分田块未能及时化除,预计春季降水量可能会较常年增加,渍害风险加大,不利于晚播弱苗 转壮 。 春季田 管要坚持“分类管理、控旺促弱、稳穗增粒、防病延衰”,分类精准管理,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一)抗旱提墒,保苗促长。 对苗弱且旱象明显的田块, 如 有灌溉条件,在日均温 ≥ 3℃时及时喷灌或沟灌,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灌溉应注意“冷尾暖头”, 避免 大水漫灌。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根据苗情和墒情进行镇压,把握好镇压强度,旺苗可适当重压,弱苗可不压或轻压。

   (二)促弱控旺,促进苗情升级。 对苗弱且未追肥的田块,抓住开春降水时机 及时追肥 ,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对旺长 麦 田,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在小麦拔节前采取“以控为主”的策略,强化 多次镇压、喷施 生长抑制剂 、 适当推迟拔节肥 等 控旺防倒措施应用。

   (三) 施拔节肥,增粒促增产。 追施拔节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 对早春已追施过肥料的麦田,可推迟到倒2叶时期前后 追肥 。高产麦田提倡施用孕穗肥,在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增粒增重效果显著。对弱筋小麦应氮肥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遇旱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

   (四)清沟理墒,防渍防旱。 随着春季气候转暖及降水量增加,田间湿度大,易出现积水,要及时清沟理墒,实现“三沟”配套,保持田间排水通畅,确保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除湿降渍,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春后也要注意防旱,根据土壤墒情灌好拔节孕穗水。

   (五)适时化除,绿色防控病虫害。 针对冬前没有化除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要紧抓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及早进行化除,同时注意安全用药、防止低温药害。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药剂施用遵循“选对种类、及时用药、足量用药”;赤霉病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做到“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提倡药肥混喷,做到一喷多防、保绿防早衰、保粒增重。

三、西南冬麦区

   去年秋播至 今年1月末,气温较常年略偏高,但降水相对充沛,整体长势好于常年和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冬暖春早,大部分麦田将于3月中旬抽穗扬花,从当前至开花阶段是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一)科学水肥运筹。 根据底肥纯氮用量和苗情长势,酌情追肥。因晚播、渍害等因素引起的群体较小、长势较弱、植株较黄的麦田,可适当增加追肥量。有水源的平原区域,土壤含水量较高,偏湿麦田尽量不灌。丘陵地区高台位旱地麦田土层较薄,受旱频率较高,有灌溉设施 的 ,尽量进行浇灌, 一 并追肥。

   (二)加强病虫监测防控。 病虫防控是西南麦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 点 难点。各地已零星出现蚜虫、红蜘蛛、条锈病等病虫危害。需重点关注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赤霉病,虫害主要关注蚜虫、红蜘蛛 , 要加强监测、及时用药防控,提倡药肥混喷,实现“一喷多效”。

   (三)强化低温预防。 2月下旬是小麦孕穗抽穗阶段,低温 天气 将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发育造成影响。低温来临前,喷施调节剂 、 磷酸二氢钾或进行灌溉,提高御寒能力。如果遭遇低温危害,可在寒潮结束后适当追施速效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 促进非损伤 幼穗 发育, 弥补损失。

四、西北冬麦区

   秋冬以来,气温偏高,降 水 偏少,部分麦田旺长,假旺苗、假壮苗、稠苗较多,春季冻害、病虫害风险增大。春季水浇地麦田管理参照黄淮海冬麦区进行,旱地小麦春季管理要以促弱控旺和抗旱防寒为重点,早抓水肥,因苗施策。

   (一)加速灌溉进程,春灌尽早。 有灌溉条件的灌区麦田,在气温不低于5℃情况下进行春灌,促使小麦盘根生蘖。北疆麦区冬季有效积雪少, 根据 土壤墒情浇好返青水,尤其是晚播和苗情较差的麦田开春后要提早春灌。

   (二)结合灌水降 ,趁墒追肥。 对 假旺苗,结合灌水降 水适量追肥 ,促根促蘖,促苗升级转化。积雪10—15厘米较厚的地块,可在早春开展破雪施肥作业,也可混入适量细土、煤沫或干燥的农家肥粉末提升融雪效果。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控制早春分蘖,促进个体稳健生长。对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 , 在返青期浇水 追肥 ; 对 已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若返青期表墒较差,可提前至起身前中期。对已浇冬水的三类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墒情好的三类苗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

   (三)因苗镇压化控,控旺防冻。 对没有灌溉条件旺长苗,起身前 及时 机械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 或在小麦拔节前 喷施 生长调节剂,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预防“倒春寒” , 在大幅降温前及时灌水,平抑地温,或采取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预防春季冻害。寒潮过后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分类施肥挽救,促进恢复生长。

   (四)强化病虫监测,防病治虫。 密切跟踪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早备好药剂药械,科学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对 小麦条锈病,确保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科学防控策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对 没有拌种或易发生雪霉、雪腐等病害的麦田,同时进行病害防治,预防病害的发生。

来源丨农业 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