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CHENGYI

前天有个姐妹在后台发了五张聊天记录截图。截图上跟她你来我往的,是一个男生。

他们聊的是女生和男生这两者之间,究竟谁在感情中比较看重物质。和结婚对这两个性别而言,到底谁要担负的责任,或者说谁的牺牲要更大。

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截图下面跟着女生的问题,她想让我帮忙看看,对面的人是不是好人,要不要继续交流下去?

她说她二十八岁了,家里人又催得紧,而她没有恋爱经验。如果这个人值得托付,是个不错的人,她就打算和他结婚。

单凭这几张聊天记录,根本无从判断这个人的人品。亦不能对他整个人下定义,将他归类为「好人」或「坏人」。更无可得知,他在感情里会有怎样的表现,是否是能够共度一生的良人。

因为话语是可以伪装的,他表达的观点未必就是他的所思所想。语言阐述某个观念、某种态度的成本太低了,甚至于不需要成本。

就算这些是他的真心话,那也只是一时的。此一时彼一时,论迹还是论心,你也无法知晓。


所以我说,我可能回答不了她的问题。

如果她真想知道,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或许可以把他约出来见一面。见了一面之后,也别着急评判,可以再多些了解和接触。对他的日常行为多方观察,留心他的一举一动所传递的信息。

既要遵循你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要学会辨别,去伪存真,透过他的表象看见他本质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别只从他的言语上了解他,而要从他的实际行动中分析他的背后含义。

说实话,想判断一个人是非正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定论的。你得跟他近距离接触、相处、推拉,还要进一步磨合,很可能还得借助些许自然发生的事情去试探、考验等等,才会慢慢看清他的性格纹路、三观脉络、以及跟你合不合适。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单靠微信上闲聊几句,battle几次,就能得出理想结果的。

两个素不相识、彼此陌生、成长背景各异、人生历程也相差甚远的人,想要结合到一起,就像将将棵不同品种又来自不同地方的小树移栽到一个盆里,是相得益彰还是相互排斥,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相爱也好,只为了合适也罢,恋爱和婚姻都多的是弯弯绕绕。没有人能一步就位,一劳永逸。

毕竟,你我都只是普通人啊。

02.CHENGYI

说来不怕笑话,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也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微信上闲聊几句,就能轻松get到一个人的全貌。

于是第一次遇到心动嘉宾时,我表现得格外积极且热情。对他有问不完的问题,想知道他的年龄、长相、学历、工作;还想更深洞悉他的家庭、家人、成长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恋爱史。

一天到晚有无尽的好奇,他去吃个午饭都想打听吃了些什么,味道如何。

兴许是被问烦了,也可能是问号真的多到他应接不暇,不知该从哪句话答起。终于有一天,他很直白地说,通过问问题是没办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

我说,可除了问问题,跟你聊天之外,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了呀。我又见不到你。

他没再回复。

后面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就此断了联系。

很多年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倘若他像我对他一样这么热切、这么主动,探索欲这么浓厚,他会比我更早地提出要跟我见面,好将这段关系落地,而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东拉西扯闲聊。

只是那时候我涉世未深,天真地觉得每个人都是诚意十足的,大家对待感情也都是发自本心,坦荡敞亮得如同明月那般,从不藏污纳垢。


不是说聊天不好的意思,聊天确实也能获取一些信息,知道对面的人的大概情况,但终究有限,企及不了根本。

何况像后台留言的这位朋友,她跟男生聊的话题太庞大、太严肃、太正式了。在一起三五年的情侣聊到这些事情,尚且都会不了了之。他们才认识不久,能得到什么有效的验证呢。

她还说到一点,她二十八岁了,被家里催婚。假设这个男生能跟她聊得来,她是会考虑跟他结婚的。

因此我又联想到,过年期间,我们家里的哥哥姐姐妹妹们,他们也是接连不断地去看人相亲,有的一天会有好几场这种见面。

每个人见完面之后回来都蔫蔫的。

没一个是成功的。

我有时会很气愤,但更多的是心疼他们。

就像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愤慨还是该唏嘘。

我们拼尽全力想奔赴远方,实现小时候对生活和自己的期许,以为一路向前就能抵达旷野。可到头来,我们依旧被困在原地,不得不屈服妥协。

我们太渺小太被动了,连爱与不爱都不能自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