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澍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他是谁?参演过什么作品,但要是说到他塑造的那些角色,大家肯定都无比熟悉。
尤其是在《小兵张嘎》这部经典影片里,王澍扮演的胖翻译“王翻译官”一角,把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很多人并不知道,因为在《小兵张嘎》中扮演胖翻译而走红的王澍,现实生活中,真的是一名翻译。
后来进入电影行业后,他一直兢兢业业的去工作,为我国电影行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遗憾的是,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已经因病离世21年,很多不了解的人,至今还误以为他只是隐退而已......
一、
王澍出生于1928年,是黑龙江哈尔滨人,他成长于一个家境非常好的家庭。
王澍的父亲名叫王兰亭,王兰亭曾跟随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当测量员,后来经商成功,成为了富商。
在王澍出生那年,王兰亭收购了中东铁路局哈尔滨乡屯直辖砖厂,凑建了“同兴窑”,也就是同兴公司,哈尔滨的同兴街便是因为这家公司而得名。
当时在这条街上,除了他家的公司以外,他家还拥有多处花园洋房,在当地可以说是富甲一方。
王澍出生的时候,绝对称得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主,那时候,他家境殷实,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而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父母自然没少在他的教育方面花心思,一直在用心的培养他。
在父母的培养下,王澍接受了文化教育,接触了很多先进的思想,还学习了外语。
王澍早年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上学,这是一所俄国学校,正因为拥有这段求学经历,他尤其擅长俄语。
1943年,15岁的王澍因为外部原因,从那所俄国学校肄业,因为擅长俄语,且有丰富的学识,他随后进入了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当翻译。
在这期间,思想先进的他,还投身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而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后来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而在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王澍离开了这里,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
二、
虽然王澍看起来大大咧咧,且戴着一副眼镜,给人的感觉文绉绉的,可他骨子里却非常喜欢艺术,尤其喜欢表演艺术。
参加工作后,他经常跑去戏院、剧场观看演出,去电影院观看电影,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演员。
在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工作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俄语翻译,但因为在电影公司工作,他接触了很多和电影相关的东西,也接触了不少演员,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演员的念头。
正因为如此,离开苏联电影公司后,王澍加入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也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刚进入东影的时候,王澍主要工作重心还是在翻译工作上面,担任了东影的俄语翻译,还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的苏联教师授课翻译等等。
在这期间,他一直在不断汲取和表演有关的知识,不断的探索表演,在不知不觉间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
除了翻译工作以外,他还加入了东影的文工团,成为了文工团的演员,还负责过放映工作,因为放映工作做的出色,他一度成为了放映队队长。
在东影发展了一段时间后,王澍开始参与线下的一些演出,跟随东影文工团的演员登台表演,但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
和事业的缓慢发展不同,在东影工作期间,王澍收获了他的婚姻。
三、
王澍在东影发展时,他遇见了女演员陈珩,陈珩原名曹佩箴,她和王澍是老乡,也是黑龙江哈尔滨人。
1937年,陈珩考进满映第一期演员训练所,毕业后进入了满映工作,在满映发展期间,她参演过《迎春花》、《龙争虎斗》、《爱的微笑》、《绿林外史》等影片。
满映解体后,陈珩回到了老家哈尔滨生活,后来前往长春,加入了王澍所在的东影。
因为都在东影工作,王澍和陈珩之间难免会有接触,一来二去的,两人产生了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随着感情越来越深厚,王澍和陈珩后来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王澍继续忙着追逐他的演员梦,而陈珩则一度放下演艺事业,被东影从演员科调入音乐科,开始学习音乐,后来成为东影合唱队的女高音合唱队员。
而在东影厂发展了多年后,一直没能获得太多发展机会和取得太好成就的王澍,他决定离开这里。
四、
1963年,王澍离开东影,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北影厂演员剧团担任演员。
王澍前往北影厂时,作为他的妻子,陈珩也跟着丈夫去了北京,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
王澍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这一年,北影厂正好在筹备《小兵张嘎》这部影片,该片由崔嵬、欧阳红樱两人担任导演,安吉斯、张莹、葛存壮等人主演。
剧组在为片中的胖翻译“王翻译官”一角选角时,由于王澍本身就是一名翻译,且形象和气质都非常符合,加上演员的身份,他自然而然的成为首选,获得出演该角色的机会。
王澍虽然之前并没有什么拍戏的经验,但对于本色出演一名翻译,他非常有信心的去扮演这个角色。
在拍摄时,王澍凭借多年的积累和摸索出来的演技,把《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中的胖翻译一角塑造得惟妙惟肖,不仅征服了导演,也征服了无数观众。
尤其是在片中吃西瓜不愿给钱,随后和张莹发生的对话以及两人之间的飙戏,更是让观众看得直呼过瘾,成为了该片中非常经典的一幕。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上映后,迅速火遍全国,而王澍也凭借胖翻译一角走进全家万户,成为了大众熟悉的演员。
只可惜,他火的并不是时候,走红没多久,他就遇到了艺术行业的低谷时期。
五、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因为外部因素,艺术行业发展受阻,大多数演员的发展都遭遇瓶颈。
王澍也不例外,他刚有起色的演艺事业,被按下了暂停键,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都没有太大起色。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春风拂过大江南北,文艺事业重新发展起来,王澍的事业才得到了恢复。
演艺事业恢复后,王澍回到了演艺圈发展,继续追逐他的演艺梦想。
在王澍的努力下,他后来参演了不少作品,塑造了不少好角色,例如《四个小伙伴》中的父亲,《小铃铛续集》中的木偶剧院院长,《北京小妞》中的评委,《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活跃在银幕上面的同时,王澍私下里也把事业发展得非常好,先后翻译了不少苏联影片。
他还先后担任过儿童电影制片厂的艺术指导、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等等,把个人事业发展的风生水起。
1986年,王澍的个人事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他却遭遇了一件痛彻心扉的事情,那便是遭遇了丧妻之痛。
这一年,和他相伴数十年的妻子陈珩,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60岁。
妻子的离世,对王澍的打击非常大,在这之后,他逐渐淡出银幕,很少再参演影视作品,甚至连话剧也很少再参演。
2000年,已经72岁的王澍,参演了话剧《冰糖葫芦》,这部话剧上演后大获成功。
由于话剧获得成功,这部作品后来还被改编成为贺岁电视剧,可惜的是,王澍却没能看到剧版的播出就离开了人世。
六、
王澍年轻时一直在为工作忙碌,到处奔波,他的身体落下了不少隐疾。
随着年纪不断增长,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生病,后来甚至还患上了肺癌!
确诊肺癌后,王澍一直在勇敢的和病魔做抗争,积极面对病魔,想要战胜病魔。
然而,如今想要战胜癌症也不容易,更何况是在那个医疗水平不如现在的年代,随着病魔的侵袭,王澍慢慢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2003年3月4日,和病魔抗争无果的王澍,因为肺癌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5岁。
王澍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他家人一切从简,并没有给他举办盛大的葬礼。
正如王澍生前一样,行事风格非常低调,他就这样平静的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喜爱他的观众。
由于他离世匆忙,加上葬礼低调,很多人都并不知道他离世的消息,以至于很多人一直以为他只是在隐退生活,殊不知他已经离世整整21年。
时光荏苒,21年过去,在王澍辞世的这些年来,演艺圈一直在不断发展,先后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
在这些演员中,不乏像王澍一样行事低调,工作兢兢业业,认真拍戏的好演员。
或许,正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像王澍这样的好演员前赴后继的为演艺行业做贡献,演艺行业才能发展得这么迅速和这么好吧。
友情提示:创作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