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实习生 赵丹妮

2月14日,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将迎来闭幕,截至2月13日中午,中国代表团已拿下32枚金牌,高居榜首。

本届亚冬会,共招募国内、国际高校学生以及具有大赛实践经验的志愿者约6000人,成为保障亚冬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力量。

2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4名志愿者,看她们是如何完成这场与亚冬会的“双向奔赴”。

帮外国运动员寻找行李

与偶像徐梦桃合影

“Welcome to Harbin,China!”整个亚冬会期间,这或许是杨飞燕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杨飞燕(右一)与国外运动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俄语专业的杨飞燕,是一名抵离引导服务志愿者。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她为来自各国的参赛人员送上诚挚的问候,让运动员们一下飞机就感受到热情。而在行李提取区,她还会帮忙核对信息、搬运大件行李。

“语言是我与运动员交流的重要桥梁。”杨飞燕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面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及蒙古的运动员时,她用俄语进行沟通。曾有一位吉尔吉斯斯坦运动员神色焦急,担心行李丢失,杨飞燕用俄语安慰,并一直陪着找到行李。

“有一种圆梦了的感觉。”杨飞燕表示,在遇到徐梦桃后,成功和对方合影,“当时十分激动和紧张,她(徐梦桃)是中国首个雪上项目全满贯冬奥会、世锦赛、世界杯大满贯得主,我在高中作文中还写过她,她是我的榜样”。


杨飞燕(左一)与徐梦桃(左三)合影 受访者供图

杨飞燕说,徐梦桃很亲切,笑容也很有感染力,这次合影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将激励她未来继续勇敢逐梦,“我将继续用热情与专业,为各国友人留下美好的中国印象”。

跨越2800多公里赴约

值班结束吃到同伴生日蛋糕

今年24岁的张依漫是广东潮州人,目前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是一名2023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服务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冰务竞赛)。


张依漫在亚冬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为了参与亚冬会,张依漫从潮州到哈尔滨,跨越了2800百多公里,大年初一就上了岗,“就好像是与亚冬会有一个约定,距离再远我都要去赴约。”

张依漫主要负责场馆人员出入控制工作,负责国内、国际技术官员等人员的进出工作,但志愿服务并不局限于这些,志愿者的温暖也随处可见。


张依漫在亚冬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张依漫还记得,2月6日中午1点过,她结束值班回到志愿者之家,发现大家给她们留了生日蛋糕。原来当天是另一名志愿者的生日,志愿者之家定制了一个大蛋糕。“蛋糕是中午就分给了志愿者,我们因为值班没赶上,没想到还给我们留了。”张依漫说,虽然蛋糕不完整,但“这个大家庭真的很温暖”。

而在工作休息间隙,志愿者之家会提供写福字,画金箔龙等活动,张依漫和朋友一起用金箔制作了龙和菊花的金箔画。

从赛事观众到志愿者

“手脚冻僵也不会感到疲劳”

对于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又在哈尔滨读大学的郭宇涵来说,家乡举办亚冬会,她无论如何都不想错过参与其中的机会,“当时哈尔滨申办成功,我就很激动,为自己的家乡感到特别自豪”。


郭宇涵在亚冬会志愿服务 受访者供图

如愿成为亚冬会志愿者后,郭宇涵主要是在餐饮食品运行部门进行志愿服务,为运动员上茶歇,提供一些咖啡、茶饮等食品。

由于服务地点是在亚布力雪山上,志愿者需要乘坐3节缆车上山,不同的点位,海拔高度也不同,由于雪道的陡度不同,他们在上坡时也很容易摔倒。


郭宇涵和同伴前往服务点 受访者供图

“早上6点45左右,志愿者就会集合,在山脚下志愿者进行安检,乘坐缆车之后还需要步行,再走一些台阶才能到自己的点位。”郭宇涵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个路途上很冷,有时候脚和手都会冻僵,大家会一起拉着手走下去,感觉不到一点疲劳,有一股信念支撑着我们。”

郭宇涵透露,去年她到冰球馆看过一场冰球比赛,“从观众到志愿者,从旁观方到参与方,我想更近距离感受一下体育赛事的魅力,也想用自己的一个微小的力量,为这场盛会增添一份温暖。”

收获精美徽章

“把这份热情带到生活中”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李奕憙,是冰壶赛区媒体运行服务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引导和服务记者,把记者从教学楼领到场馆,然后再从场馆往外引导。


李奕憙在亚冬会场馆内 受访者供图

李奕憙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们负责引导中日韩以及中东地区的记者,基本上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她还透露,整个赛事期间,她收获了很多徽章。

在一场卡塔尔队与泰国队的冰壶比赛中,李奕憙正在执勤,摄影平台的一位卡塔尔记者送给她一枚徽章。“那位记者当时走过来,看我是志愿者,就直接递给我,我当时还以为他是想换徽章,结果递给我之后就走了。”在李奕憙看来,这算是志愿服务中的一个小插曲,“惊喜又温暖”。


李奕憙收获的徽章 受访者供图

李奕憙还介绍,她也接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中的菲律宾代表送的徽章。“我很高兴能够拥有这些徽章,这是对这次志愿服务经历的认可和纪念。”李奕憙说,“希望我能继续用这份热情到以后的生活中,无论干什么都会努力。如果以后还能有这么大的盛会,我也会继续参加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