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月11日,广东清远。网友发视频称一古庙放置立牌,“女士如遇月事请勿入殿堂参拜,以防亵渎神明”。
三嘉北帝庙工作人员回应称,生理期的女性可以进道观外围参观,但是不可以上香,担心这些女子会带走不干净的东西,立牌内容没有恐吓针对之意,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云云。
你明明写着“以防亵渎神明”,却又解释说担心女子“会带走不干净的东西”,前面替神明着想,后面又替人间着想,这矛盾的说辞,谁能解释?
另外,会带走哪些不干净的东西?我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我所接受的社会教育,都没有这方面内容,这三嘉北帝庙能不能教我一次?
2
2月11日,广东佛山一公司发布《如厕管理规范》,称为提高效率、整顿工作态度,依据《黄帝内经》,规定了最佳如厕时间,如在规定时间之外,小号如厕不得超过2分钟,违规罚款100元。特殊情况下,可以找人力资源部申请无薪如厕。
面对质疑,涉事公司也回应了,目前是试行,本意是让大家在合适的事件上厕所,不是强制。
我以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什么时间上厕所合适,完全取决于肠子,决不会取决于什么《黄帝内经》!
出台这样的规定,只能说这家公司的某人,坏了肠子!只有在监狱才会有这样的规定。
3
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有。别误会,虽然同属人的生理需求,但我要说的联系不是这个。真正的联系是:文化糟粕在沉渣泛起,而且招摇过市。
我不是反对上香。当然如果是党员,应该遵守组织纪律,广大群众祈福还愿,谁也干涉不了。
我反对的是装神弄鬼,扮成神明。
有人会说尊重传统文化,没错,是要尊重,不过我要追问一句,尊重哪个时代的传统文化?是汉唐的呢,还是宋代的呢,或者是明清的呢?
寺庙道观等地不许女士进入,歧视女性生理期等等,这是明代以后的事。
可是《红楼梦》里那清虚观,贾府从贾母以下,带着媳妇姑娘丫鬟一大帮去祈福,那张道士可没举个牌子,或者问问凤姐有没有身体不舒服!
《水浒传》里的潘巧云,就是借口给死去的前夫做道场,到寺里还愿烧香,其实是跟和尚裴如海厮混,可见水浒故事流传时,女士进入寺庙,根本没有障碍。
不管是佛是道,自古的总体趋势是贴近“人”本身,否则谁理会他们那些深山里的修行?又哪来的香火钱?
高僧大师是有一大批的,但是佛教道教从来也没有脱离社会变化,这种世俗化倾向自古有之。
宋代文化是一个巅峰,像苏轼的儒释道杂糅,于是诞生了一个智慧的苏东坡。
苏轼经常和佛教界人士往来,一帮俗人经常到寺庙里喝酒填词唱和。一次吃饱喝足,苏轼说“偷得浮生半日闲”,老和尚说:居士你是过了半日闲,可是我为了招待你,准备一日,陪你一日,你们走后,我还得打扫一日!
这些轶事很多都是佛教人士编的,不为别的,沾点文化,贴近人间,有点烟火气。
如今拿着传统文化来说辞的,我建议和尚道士都不许乘汽车,不许用手机!
4
文化糟粕一旦和权力沆瀣一气,那破坏力是惊人的。
比如拿《黄帝内经》当幌子来收拾职工。巧了,《哪吒2》里,哪吒在玉虚宫要上厕所,却找不到,于是在承接玉露的盆子里爽了一下,无量仙翁当玉露喝了,感觉味道很浓郁,告诉从此按照此法炮制!
无量仙翁说了,他有一百种方法整死哪吒,可是竟然想不到让哪吒被尿憋死,可见昏聩啊昏聩!
还有清远的事,西安卧龙寺也发生过,女士穿着裙子不许进,要裹一层才行。
如果这样的规定大行其道,今后就可以不许女生露着脚,不许女士露出脖子,传统文化收拾女人,超过一百种方法!
公司也是一样,老板喜欢中医,那就上厕所也要依据中医理论;老板喜欢《老子》,那就员工都得会背《道德经》;那么老板如果喜欢辟谷,是不是员工都不许吃饭?
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行专制之实,鲁迅发现的叫礼教“吃人”。
文化糟粕和权力媾和,一定会产生很多极端行为,这个决不能允许。解放前有很多反动会道门,都是这种装神弄鬼起家的。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