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起点:梦想的种子


1980 年,饺子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皆是医生,在医疗领域耕耘,家庭虽不富裕,却充满温馨。从小,饺子就对绘画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只要有闲暇,他就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出心中的奇幻世界。课本、作业本的空白处,都留下了他的涂鸦,那些生动的人物、奇妙的场景,是他童年梦想的最初模样。

在那个年代,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发达,动画成为了饺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之作,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英勇无畏,《哪吒闹海》里哪吒的果敢坚毅,都让他深深着迷。还有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中热血的战斗,《七龙珠》里充满想象力的冒险,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对动画热爱的种子,那时,成为一名漫画家的梦想开始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时光匆匆,高考的重要时刻来临,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饺子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最终选择了一条看似更稳妥的道路 —— 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父母的建议并非无端,他们在医疗领域的经验让他们深知这个行业的稳定与前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药学专业就业面广,收入稳定,是许多家长心中理想的专业选择。而那时的动画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很难让人将其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

进入大学后,药学专业的课程十分繁重,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即便如此,饺子心中对绘画和动画的热爱从未熄灭,反而在心底越燃越旺,只等待一个时机,再次绽放光芒。

逐梦的抉择:弃医从漫


大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大三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饺子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 MAYA。那一刻,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他平淡的生活,他被这个神奇的软件深深吸引。那些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创造出的生动形象和奇幻场景,让他看到了实现自己动画梦想的可能。从此,他一头扎进了 MAYA 的世界,开始了艰苦的自学之旅。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他就靠着软件自带的教程和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一点点摸索。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反复研究,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常常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

宿舍里,同学们在休闲娱乐,他却沉浸在动画的世界里,废寝忘食地学习着动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建模、材质、灯光到动画的渲染,他都学得如痴如醉。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对动画的热爱已经超越了一切,他渴望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3 年,饺子从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怀揣着对动画的热爱,他踏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动画师。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在广告公司,商业项目的种种限制让他感到处处受限。客户的要求、时间的紧迫、成本的控制,都让他无法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他逐渐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很难实现真正的动画创作自由。他渴望能够摆脱这些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动画作品。

经过深思熟虑,2004 年,饺子毅然决然地从广告公司辞职,回到家中,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动画创作中。这一决定,让他陷入了一段长达三年半的 “啃老” 时光。在这期间,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母亲每月 1000 多元的退休金生活。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但他心中对动画的热爱却从未熄灭。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对着电脑,一帧一帧地制作着自己的动画。

厚积薄发:《打,打个大西瓜》的诞生


回到家中,饺子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动画创作中。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台电脑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这便是他创作的全部家当。为了节省开支,他过着极其艰苦朴素的生活,一日三餐极为简单,常常以泡面和素食为主,一箱泡面就能吃半个月,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 10 元 。

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屋内寒冷刺骨,为了节省电费,他不舍得开取暖器,常常裹着厚厚的棉被,在零下 3℃的房间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手指冻得几乎无法操作快捷键,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他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以上,从剧本创作、分镜绘制,到角色建模、动画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几乎过着零社交的生活,整整三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技术上的难题、创意的瓶颈、资金的紧张,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每一次遇到困难,他都会告诉自己:“这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就这样,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后,2008 年,这部耗时三年半,凝聚着饺子无数心血的 16 分钟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终于制作完成。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反思战争与和平,讲述了两个霸主为争夺土地展开世界大战,双方的两名飞行兵在空中纠缠,偶然一起落难到海中的小岛上,原本敌对的两人后来成为生死之交的故事,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

短片一经推出,便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点击量突破千万,斩获了国内外 30 多个专业奖项,其中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这部短片不仅让饺子在动画圈崭露头角,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无限潜力。网友们纷纷惊叹于这部短片的创意和制作水平,给出了 “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的评价。

低谷中的坚守:等待机会的六年


《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让饺子在动画界声名鹊起,许多人都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在当时的中国动画市场,商业动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动画制作公司更倾向于制作一些面向儿童的低龄化作品,以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像饺子这样具有深度和创新性的作品,虽然在艺术上获得了高度认可,但在商业上却难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饺子陷入了失业的困境。他四处投递简历,希望能够找到一份与动画相关的工作,继续自己的创作之路,但却屡屡碰壁。一些公司因为他没有团队,担心他无法承担大型项目,而拒绝了他;还有一些公司则认为他的作品风格过于小众,不符合市场需求 。尽管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但饺子并没有放弃。他深知,自己的梦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为了维持生计,饺子开始接一些外包工作。他为儿童科普片画插画,每张只能拿到 30 元;为游戏公司做特效,常常需要熬夜加班赶工;甚至在最窘迫的时候,他连 500 元的婚庆视频剪辑单子都接。这些工作不仅报酬微薄,而且与他的动画梦想相去甚远,但他却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接外包工作的同时,饺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打磨自己的原创剧本。他知道,这些剧本是他实现梦想的希望,只要有机会,他就能够凭借这些作品,在动画界再次掀起波澜。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饺子常常感到孤独和迷茫。他看着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有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而自己却还在为了梦想苦苦挣扎。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应该放弃动画,回到药学的道路上,过上安稳的生活。但每当他看到自己创作的动画作品,心中的那份热爱就会再次被点燃,他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命运的转折:《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5 年,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开始布局国产动画电影,饺子的才华和潜力被光线传媒看中,彩条屋影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执导《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个项目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饺子黑暗的世界,让他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他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决定全力以赴,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这部作品中。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过程中,饺子和他的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 “死磕” 精神。剧本创作是电影的灵魂,为了打造一个精彩绝伦的剧本,饺子和编剧团队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对剧本进行了反复打磨。他们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又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观众的喜好,对哪吒的故事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推翻重来,前前后后修改了 66 稿,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做到完美。

角色设计也是电影制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塑造出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饺子和他的团队对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主要角色进行了上百次的设计和修改。哪吒的形象从最初的可爱少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顶着黑眼圈、带着邪魅笑容的魔童,这个独特的形象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哪吒的认知,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敖丙的形象则被设计得温润如玉、气质高雅,与哪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乙真人的形象也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从传统的仙风道骨变成了一个操着四川方言、憨态可掬的胖子,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

特效制作是动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给观众呈现出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饺子和他的团队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邀请了国内 60 多家制作公司、1600 多名动画师参与制作,特效镜头超过 1400 个。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实现哪吒的火尖枪和混天绫的特效,如何呈现敖丙的冰系法术,如何制作出逼真的海浪和火焰效果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饺子带领团队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甚至亲自去实地考察。为了制作出逼真的海浪效果,他们专门去海边观察海浪的形态和运动规律;为了呈现出火焰的真实感,他们研究了火焰的燃烧原理和物理特性 。

在电影制作的三年时间里,饺子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工作室,一直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他身兼多职,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分镜绘制,到特效制作、配音指导,他都亲自参与,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他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会要求重新修改。他的这种 “死磕” 精神,让团队成员既敬佩又害怕。有时候,为了一个特效镜头,他会让特效师反复修改几十次,直到达到他的要求为止。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都充满了斗志,大家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资金和时间的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动画制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成本高达 6000 万元,这对于饺子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团队成员们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就是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特效制作方面,他们也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作成本。而上映时间也已经确定,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影的制作,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饺子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再攀高峰:《哪吒之魔童闹海》


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 50.35 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它的成功,让饺子站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巅峰,也让观众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充满了期待。然而,饺子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一部作品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在动画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筹备工作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前就已经开始。饺子和他的团队深知,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哪吒之魔童闹海》肩负着观众的期待和市场的考验,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更好。为了打造出一部超越前作的动画电影,饺子和他的团队再次开启了 “死磕” 模式。

在剧本创作阶段,饺子和编剧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剧本进行了反复打磨。他们深入挖掘哪吒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角色进行了剖析,力求让每一个角色都更加丰满、立体。他们还对影片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将哪吒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价值观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在角色设计方面,团队在保留前作角色特点的基础上,对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哪吒的形象更加帅气,敖丙的气质更加冷峻,太乙真人的形象更加憨态可掬。他们还为影片中的新角色设计了独特的造型和性格特点,让观众眼前一亮。

特效制作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一大亮点。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饺子和他的团队邀请了国内外顶尖的特效团队,共同参与影片的制作。他们运用了最先进的特效技术,打造出了一个个逼真的场景和精彩的打斗场面。影片中的 “水淹陈塘关” 场景,运用了大量的特效镜头,将洪水的汹涌澎湃和陈塘关百姓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哪吒和敖丙的打斗场面,特效更是惊艳,他们的法术光芒四射,让人目不暇接 。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们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比如,为了实现更加逼真的水特效,他们专门学习了流体力学知识,研发了新的水模拟算法;为了让角色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他们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并对捕捉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的调整和优化。在音效方面,团队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邀请了专业的音效团队,为影片量身打造了一套震撼的音效。从海浪的汹涌声到法术的轰鸣声,从角色的对话声到背景音乐的旋律,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

经过五年的精心打磨,2025 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终于上映。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票房一路飙升,最终票房突破 57 亿,超越了前作,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的冠军。观众们对影片的评价极高,纷纷表示被影片的精彩剧情、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特效所折服。有观众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真正的国产动画大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实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梦想的回响:饺子的启示


饺子的成长历程,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励志传奇。他从一个怀揣动画梦想的少年,历经无数的艰难困苦,最终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热爱的力量,坚持的意义和努力的价值。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或是因为害怕失败,或是因为缺乏坚持下去的勇气。但饺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同时,饺子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动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动画的敬畏之心,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他的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艺术上获得了高度的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广大动画创作者树立了榜样。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饺子会继续在动画领域发光发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也希望他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章来自网络,如涉版权,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