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174期,欢迎关注!
在养老规划的讨论中,时常能听到 “存钱比交社保划算” 这样的观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让我们通过具体的计算和分析,来一探究竟。
回溯到 90 年代,那时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每月工资仅有十几元(未来不好说,我们以过去的事情举例!)。
假设在 90 年代初,有两个人:
A 选择将每月的一部分工资存起来,计划存 15 年后停止;
B 则选择缴纳社保,同样缴纳 15 年后停止。今年,他们都到了退休年龄,让我们来算算他们的养老待遇有何差距。
一、银行存款收益分析
在 90 年代,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不断调整。
假设 A 每月存款 5 元(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储蓄),按照当时较高的年利率 10% 计算(实际利率会有波动),采用复利计算方式,15 年后,A 的存款本息和大约为: 2500 元
(具体计算过程省略,实际数值会因利率波动和计算方式略有差异)。
这 2500 元在 15 年后(也就是2010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在当前物价水平下,这笔钱可能仅仅够维持几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
二、社保养老金待遇分析
B 缴纳的社保,根据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涉及到个人缴费基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等因素。
假设 B 的缴费基数按照当时的平均工资 15 元计算,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也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增长。
经过 15 年的缴费,B 在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大约为 1500 元(具体金额根据当地政策和实际计算为准)。
一年下来,养老金收入可达 18000 元。
与 A 的存款收益相比,B 的养老金收入远远高于 A 的存款利息,而且养老金还会随着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逐年调整,能够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三、总结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缴纳社保养老金比单纯的银行存款更具优势。
社保养老金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具有社会共济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和长寿风险。
而银行存款虽然灵活性较高,但在长期的养老规划中,难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为了我们的晚年生活能够有一个可靠的保障,缴纳养老金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