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2月8日下午5点,总历时50天(实际徒步40天),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端的若羌县到西端麦盖提县N39°沙漠探险基地,中国职业徒步者周扬、张治国两人徒步1005公里,完成了全自助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挑战。


相关新闻报道。网络截图

13日上午,37岁的周扬(社交平台账号“大横断石头”)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他和搭档每人负重八十多斤,带了3个卫星电话,最终完成了这个难度极大的挑战。走出沙漠时,两人都瘦了二十多斤。业内人士表示,穿越沙漠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普通人切勿模仿。

单人负重八十多斤,带了3部卫星设备

据科普中国介绍,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名称意为“进得去出不来”。以最长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越野线路,被认为是当今难度最大、最难完成的世界顶级越野线路。为了这次挑战,周扬和搭档张治国(绰号“飞鸟”)已经准备了很久。


两人的活动轨迹。受访者供图

周扬表示,去年9月上旬,自己和张治国耗时七个多月,完成了穿越太行山脉的千公里级徒步,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走到了北京延庆的八达岭镇,实际徒步距离约1830公里。穿越太行山后,他俩就开始着手准备本次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之旅,周扬表示:“其实早在2017年,我就有了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想法。”

和网友们想象中的“保障充分”不同,这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扬和张治国每人只带了一个大背包,身后也没有保障车队跟着,“背包里面都是各种生存物资,重85-100斤。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外加电子产品这些重25斤左右,剩下的都是食物和水。”由于没有物资补充,两人需要在徒步过程中前往沙漠中的公路服务区和小镇,去购买食物和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面一共有三条沙漠公路,我们提前规划好了路线,前往高速公路有人烟的地方进行补给,这种没有外界补给物资的方式就属于‘无后援自助’徒步。”


背包里携带的各种干粮。受访者供图

沙漠徒步,最重要的当然是安全,周扬表示:“这次我们一共带了2部卫星电话外加1部北斗信使,一共3部卫星设备,以确保安全。另外,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新疆蓝天救援队也一直在关注我们,一旦出现问题就随时前来救援。”据介绍,和平时自驾开车用的导航不一样,在沙漠里进行穿越,必须要用专业的导航软件,“像高德百度这些,在沙漠深处都是没有信号的。”

刚进沙漠就受伤,两人都瘦了二十多斤

周扬告诉记者,穿越沙漠的这40天,每天都感觉很累,“每天和烈日黄沙为伴,走出沙漠的一瞬间,感觉人都快虚脱了,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从他社交账号发出的出发前后对比照片看,两人此行不仅瘦了不少,也被晒黑了很多,不少网友戏称“看起来像逃难的”。周扬告诉记者,其实走进沙漠没多久,自己就受伤了,“前期脚部有些冻伤,加上我们一直背负着八十多斤的物资,导致脚底磨损非常严重,膝盖也有些伤,后来几百公里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腿都打不直。”


出发前后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沙漠里面,早晚温差很大,“夜晚的温度在零下15-30度,白天的温度在零上10度到零下15度之间。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把防潮垫这些放上,防止感冒。”在物资消耗方面,两人也是“精打细算”,“饮用水的话,要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每天都3-6瓶水,不能超标。至于食物,我们带了五谷杂粮粉、牛肉干、糖这些,及时补充能量,保障身体机能。”

至于穿越沙漠时遭遇的最大难题,周扬表示,主要还是体能消耗太大,“和山地那种户外徒步不一样,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流动沙漠,沙子很软,踩上去不好发力,对体能的消耗很大。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想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横穿塔克拉玛干,但一直没人成功。”

搭档张治国(绰号“飞鸟”)是安徽人,年龄比周扬稍大,玩徒步已经15年了。据他介绍,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进行超长距离户外徒步了,“我们彼此信赖,配合默契,是非常要好的一对搭档,以后也会继续合作。”


在张治国看来,穿越沙漠比穿越太行山难度更大。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本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消耗很大,两人的体重都减轻了二十多斤。周扬表示:“徒步第19天的时候,我在补给点称了一下体重,已经从150斤出头掉到了120多斤,体重已经减轻了二三十斤了。后面相对来说就稳定了,就一直保持120多斤。”

张治国介绍:“我也瘦了二十多斤,减掉的体重主要是水分和脂肪。”对于沙漠中的最大考验,张治国的看法是:“沙漠里面其实出现致命危险的情况较少,主要的问题就是强度太大,因为背负得很多,又要爬沙丘,体能消耗很大。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子流动性很强,特别软,走起来很累。和去年穿越太行山相比的话,我觉得这次更难。”至于为何以前没人完成这个壮举,张治国表示:“可能是以前不像现在有三条沙漠公路,导致补给难。”

除夕那天,两人正在沙漠深处,“我们专门走到有信号的服务区附近,给家里人打了报平安的电话,也祝福亲朋好友们新年快乐。”

以前每天步行20公里上班

周扬表示,自己是重庆长寿人,十多年前在南岸区弹子石一家公司上班,“我当时住在巴南附近,距离公司二十多公里。有段时间我每天凌晨3点起床,步行二十多公里去上班,下班也是走路回家,当时坚持了一个月左右,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由于一直对徒步很感兴趣,每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八个九月,周扬都在户外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2014年,他干脆辞掉了工作,专心做一个职业徒步者,“我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强身健体,储备体能。”

除了穿越塔克拉玛干和太行山,周扬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两次横断山脉徒步之旅。据《户外探险》杂志介绍,2019年,周扬徒步完成横跨四川、云南、西藏的大横断路线。2020年,他再度完成了这条线路,并拍摄了国内首部千公里级徒步纪录片《百日大横断》,该片评分高达9.9分,引发广泛关注。他也就此拿到国内户外最高奖的“金犀牛奖”,徒步也变成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

周扬表示,自己还没结婚。对于自己热爱徒步一事,家里人现在也比较支持,“注意安全就行了。”

未来想挑战“中国大十字”

周扬介绍,以最长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越野线路并非禁止穿越线路,自己也是在查询了公开信息和做好了相关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穿越活动的。完成挑战后,周扬和张治国目前仍在乌鲁木齐休整,“昨晚是一个分享会,和当地一些朋友、前辈、媒体线下进行了交流,包括为什么去挑战、有什么感受这些。”


周扬和张治国12日晚在乌鲁木齐参加了线下分享会。受访者供图

除了在成都、上海等地开过这种见面会,周扬也曾多次走进高校,和高校学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上游新闻记者搜索发现,去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官网曾发表文章,介绍了周扬来校分享户外安全教育、徒步经验与路线一事。当时,周扬向学生们分享了如何应对“失温”、如何搭建庇护所等“实战”话题,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周扬告诉记者,他去过的学校除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有上海交大等。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周扬和张治国表示,有个目前无人完成过的超强挑战,那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出的“中国长距离步道规划示意图”,也就是俗称的“中国大十字”。这条线路西起昆仑山,东至大别山,北达大兴安岭,南跨高黎贡山,中间还有巴颜喀拉山、秦岭、伏牛山、太行天路、横断天路等,“这是一个大工程,要走四到五年,放在全世界都是最顶级的线路。这个事情难度很大,准备都要很久,我们俩人也会一起参与。”

对于周扬和张治国两人的壮举,业内人士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示需要注意安全。一名为本次穿越提供赞助的业内人士表示:“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难度极大,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普通人切勿模仿。周先生和张先生都是国内这方面的顶尖高手,尽管如此,他们也进行了周全的安排,携带了三部卫星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一名赞助了此次穿越活动的赞助商表示,他们也派了工作人员过去,跟着周扬和张治国拍摄了一些视频资料。麦盖提县某旅游公司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周洋、张治国这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他们作为景区服务机构,也一直关注着两人的实时情况,准备随时提供救援等服务,“但他们确实厉害,没有向我们求助。”

此外,2月10日,知名户外杂志《户外探险OUTDOOR》也通过社交账号发文表示:“祝贺石头和飞鸟成功无后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式纪录片后续释出,敬请关注!”

上游新闻记者 金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