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圈和汽车圈被哪吒这一IP搅得“沸沸扬扬”。《哪吒 2 魔童闹海》票房一路狂飙,成为全民热议的大热门。这股热潮,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众多人和公司前来蹭热度。
然而,在这波热度中,哪吒汽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脱颖而出”。它竟然将《哪吒》电影的出品方光线传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光线影业明知哪吒汽车“哪吒”系列商标存在注册争议,仍恶意注册“魔童哪吒”商标。
此消息一出,网上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猜测,哪吒汽车此举是在蹭热度。毕竟,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的商标纠纷由来已久。自2018年成立以来,哪吒汽车陆续注册了多个与“哪吒”相关的商标,如“哪吒汽车”“哪吒V”“哪吒U”等。而在2023年,哪吒汽车又申请了“魔小童”“哪吒大魔童”等商标,这直接引发了光线影业的反击,要求裁决这些商标无效。
面对质疑,哪吒汽车回应称,注册这些商标是基于品牌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是为了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并非恶意抢注。然而,这一回应并未能平息风波。
从法律角度来看,商标注册遵循“申请在先”原则,但恶意抢注、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等情况并不被法律所容。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的商标纠纷,究竟是不是恶意抢注,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从注册时间点来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早在2019年就已上映,哪吒汽车在此之后才注册“哪吒魔童”商标。如果当时哪吒汽车明知或应知这是电影名称还去注册,那恶意抢注的嫌疑就很大了。
其次,从注册类别来看,哪吒汽车注册的商标类别涉及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等,与电影的类别存在差异。如果与电影无关,那么可能就不构成侵权。
再者,从主观意图来看,如果哪吒汽车注册这些商标是为了攀附电影的知名度,想借此捞点不正当利益,那无疑就是恶意抢注了。
然而,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哪吒这一形象在传统文化中早已深入人心,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就像孙悟空这一形象被多家企业用于不同领域一样,哪吒汽车注册相关商标也是出于品牌建设的需要,并非恶意抢注。
但不管如何辩解,哪吒汽车此举都难免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有网友直言,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碰瓷营销。哪吒汽车想通过制造话题、引发争议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但这种做法不仅缺乏商业道德,还暴露了其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
事实上,哪吒汽车近年来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了近50%,10月到12月的销量更是断崖式下降。而最近官网打不开、股权被冻结、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等新闻也频频传出,哪吒汽车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
相比之下,《哪吒 2 魔童闹海》的票房却一路猛涨,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这不禁让人感叹,“真金不怕火炼”,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想走长远实在是太难了。
哪吒汽车状告哪吒魔童,究竟是恶意抢注还是有意碰瓷?或许只有哪吒汽车自己心里最清楚。但无论如何,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都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哪吒汽车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脚踏实地、提升实力才是正道。
毕竟,品牌建设就像盖房子,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