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28日,近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于斯大林格勒打响,战斗双方分别是拥有两百余万精锐装甲部队的纳粹德国,与总兵力突破三百万的苏联红军。

别看在兵力上苏联拥有绝对优势,可在战前却没人看好他们,原因也很简单,苏军不单武器装备差,士气也被打散,单兵素质更是远远逊色于德军,这般差距下自然没人觉得苏联能够取胜,甚至都有人笃定的预测,这场仗将会是苏联的亡国之战!



战争前期,情况也的确不出所料,刚一交手苏联红军便溃不成军,超过五十万人被俘被杀,此番境地已然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故而,为了挽回颓势,斯大林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又是派遣督战队,又是想方设法的筹集预备队,更有甚者,他居然还联系到了我国,希望我党我军能够派遣两个师的精锐前来支援。

中苏之间关系紧密,我党与苏共亦是带有几分上下级的意味,苏联战败对我们也没有好处,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此要求毛主席却断然选择了拒绝。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拒绝斯大林的理由是什么,被拒后苏方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第四次求援

其实,这已经不是斯大林第一次向我党、向毛主席寻求支援了,算下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这已经是第四次了,而他一共向我方寻求了六次援助,我们先从这第四次来看。

1942年6月28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德军的攻势很猛,短短数周就将苏军打的是丢盔卸甲,前期防御工事全部被灭,眼看着就要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面对这种局势,斯大林的心里说不害怕是假的,并且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不单德军兵临城下,就连日本也动起了歪心思。

据苏军情报部门截获的信息显示,7月初,日本曾与德国进行过一场隐晦的交易,大体内容就是德国希望日本能在中苏边境下手,牵制苏军的有生兵力,作为交换,一旦苏联亡国,德国会将包括库页岛、北方四岛、西伯利亚在内的亚洲地盘送给日本。



该消息的可信程度很高,毕竟早在1939年日本就动过这个心思,当时的诺门坎战役,幸好朱可夫元帅及时出手,这才用机械化部队打怕了日本关东军,这才让中苏边境获得了三年之久的和平,可问题是这次朱可夫不在,苏联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付日本,所以为了不被德日两面夹击,斯大林这才厚着脸皮第四次急电毛主席,他的大体意思如下:

“希望中共的部队能够抽调两个师以上的精锐力量,去往内外蒙古边境,接收我方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

显然,斯大林碍于面子没有明说,他这是在暗示我党,帮忙不会白帮的,你们来防范日本的进攻,我们就给予你们装备,要多少有多少,只要解决了现在的燃眉之急。



这个条件对于我党来说着实诱人,要知道,自打南昌起义以来,我军最缺的就是武器装备,本来士气、战斗力都不差,完全可以当面锣对面鼓的战胜反动派,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偏偏因为枪支弹药的问题,让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冤死在战场之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亦是如此,别看“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歌词多么提气,但这其中的辛酸泪亦是说不清道不明。

因此,一听说只要出动两个师就能换取大量的先进武器,党中央内部瞬间就炸开了锅,尤其是以朱老总为首的将领们,更是争先恐后的想要率军出击,在他们看来,反正打的都是小鬼子,在哪打又不一样呢?

说时迟那时快,一转眼的功夫部队都要集结起来了,然,就在这时毛主席却站了出来,他对众将领们下达了命令,那就是谁都不许动,至于理由也很简单,据毛主席解释,原因有二,第一,两个师的兵力对于苏联来说不算多,不过是两万多人,但要知道在1942年,八路军一共才有三万多人,调走两万,其他地方的根据地还要不要了?父老乡亲们还管不管了?届时不单日军会趁虚而入,就连国民党没准都会横插一脚,这对于我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两万人派出去简单,能否抵达目的地却是个未知数,毕竟日本是有空军的,一旦被侦察机发现,引来日军的狂轰滥炸,那两万多人或许还不够敌人塞牙缝的呢。

基于以上两个考虑,最终毛主席这才回电拒绝了斯大林,对此斯大林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震怒,非但不怒,反而他还表示了理解,至于根源则和前三次求援有关。



前三次求援

斯大林第一次向我党求援是在一年之前,也就是1941年7月,即苏德战争之初,彼时德国的军队不宣而战,直接使用闪电战将苏军打的是丢盔卸甲,短短几周就推进到了苏联腹地。

对此,苏联内部都很担忧,害怕德军的攻势将一直持续,直到将苏联灭国为止,可斯大林本人却并未担忧,熟读史书的他深知,无论是什么敌人,想要击垮苏联、击垮俄罗斯都并非易事,当年的拿破仑如何?当年的四国联军如何?不都被莫斯科的冬天击败了吗?

的确,苏联这个地方在战争时拥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来是零下五十度的低温,二来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无论哪一点都意味着斯拉夫人不会被轻易击败,可很快斯大林就坐不住了,倒不是因为西线的颓势,完全是日本在背地里动的手脚。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国内对未来的战略构想便产生了分歧,简单来说就是北上还是南下的争端,北上派认为,日本的当务之急就是同德国一道灭了苏联,届时两国就将瓜分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完全可以在大陆上休整数年,掌握苏联境内的石油资源,之后再图谋世界。

南下派则觉得,苏联的体量太大,工业实力亦是日本的数倍,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像之前的诺门坎战役不就失败了吗?因此与其硬碰硬,莫不如转身去到南亚、东南亚,或是越过太平洋攻击美国,这个难度必然比前者要小得多。

争来争去,最终日本军方还是选择了北上,想要再赌一把,令七十万关东军在中苏边境严阵以待,俨然做好了同苏联决一死战的准备。



日本的动向很快被苏联发现,彼时的他们由于不清楚日本真正的实力,自然十分慌乱,生怕德日两面夹击,打得自己头尾不能相顾,于是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斯大林先是找到了英美两国,希望他们能帮助苏联对付日本,待得到拒绝的答案后,无奈他这才联系到了我党,将希望寄托在了毛主席身上。

斯大林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盼望我党能够出兵驻扎在中苏边境,时刻关注日本关东军的动向,至于兵力不用多只要一个旅就行。

这个要求真的不过分,闻言毛主席亦是没有拒绝,可让斯大林感到气愤的是,明明做出了承诺,足足几周过去,八路军却依旧没有出动的迹象,见此情形他立刻质问起了毛主席,没想到主席的解释却令他愣在了原地。

毛主席的观点很犀利,他说当下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还是太过薄弱,正面与关东军作战无疑是自找死路,与其如此,莫不如在后方牵制日军,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骚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限制敌人的北进。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策略很有效果,一方面是中国军队的不断骚扰,一方面是日本国内对苏联力量的畏惧,最终两相考虑之下,日军还是放弃了进攻苏联的计划,调转枪头去到了珍珠港,唤醒了一头新的庞然大物。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刚刚得知毛主席的对敌策略时,斯大林还是十分气愤的,那段时间中苏关系也陷入了僵局,还是直到1941年11月12日前后,随着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随着亡国危机持续蔓延,斯大林这才不得不放低态度,再一次寻求起了我军的援助。

由于进入了冬季,德军为了不被拖垮,一次又一次的向莫斯科发起了总攻,苏联的局势岌岌可危,不仅如此,远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也再一次陷入了犹豫,在日军看来,莫斯科一旦陷落,苏联就将全盘皆输,届时如果再不参战,他们再想瓜分苏联的利益就难了,所以关东军亦是再一次整装待发,于中苏边境时刻准备着变故的到来。

这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没办法,斯大林只好第二次找到了毛主席,以央求的态度希望中共能够向东北进军,以缓解苏联的亡国危机。



该项请求合情合理,那么毛主席为何再一次选择拒绝呢?据事后毛主席对下属的解释可以看出,他的顾虑有二,一来是皖南事变的影响,二来就是对日本战略的怀疑,因为1941年11月,日本在东南亚、南亚、中国大陆都在用兵,且有证据表明他们正在筹备对美宣战,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还有精力进攻苏联呢?

第三次求助是在1942年5月,这次斯大林下了大功夫,不单派出专员前去游说,还与蒋介石通了气,希望国民党不要为难我军,至于他的请求也还是老样子,那就是希望我军进攻东北,在南满铁路一带与日军作战。

而这一次毛主席拒绝的理由就很明确了,他直接指出,如果苏联能够向日本宣战,且真的派兵同日军作战,那中共将会竭尽全力去支援,但由于我党的军事力量不足,单独进攻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五、第六次求援

很明显,毛主席就是不想让中国军队去给苏联当炮灰,那么既然他的态度都如此强硬了,为何斯大林还会锲而不舍的寻求援助呢?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是逼于无奈,那第五、第六次求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说第五次,这次斯大林的请求明显合理了许多,他只要求我军能够派出小股游击队,去到边境地区巡逻、监视,至于代价,苏联则会承担该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

这条件够优待了吧?按理来说毛主席也没有理由拒绝,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思虑再三后他却还是回绝了斯大林,至于缘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没必要,在他看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完全是自顾不暇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对苏作战,可一旦我军有了倒向苏联的苗头,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届时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闻言觉得有道理的斯大林便没再纠缠,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1943年初,在苏军已经取得优势,已经将德军包了饺子的情况下,他竟第六次找到了毛主席,真切的希望我军能够帮帮忙,能够在边境牵制住日军。

而这次毛主席的回复亦是让人不解,之前苏军危在旦夕都不去救援,现在打了胜仗,他居然答应了斯大林的求助,当即调兵遣将将一支精锐部队派到了长城附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都源自于斯大林与毛主席两人对局势的判断,在二人看来,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歼灭了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那纳粹德国将再无还手之力,反之,如果战局有变,那战争不一定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斯大林这才会再一次寻求我党的帮助,毛主席这才会改变策略,派出重兵拱卫边境。



事实证明,二人的预判是对的,眼看德军局势危急,日本竟真的打算动手,只可惜被我军抢先一步,这才一直拖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此战一胜,轴心国元气大伤,战争在一年后彻底结束,而这其中斯大林和毛主席二人无疑是居功甚伟,大家觉得博主说得对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