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湾:六百年灯火照山河》

当长江的涛声漫过高河镇的青石码头,江家湾的祠堂里正传出绵长的牛角号声。八旬老艺人江承祖手持朱砂笔,在狮首额间点下第三道金纹时,祠堂天井里六百年的桂花树忽然簌簌作响——这株先祖迁居时栽下的神木,又要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灯火盛宴。

一 灯影溯长河

元末烽烟里,江氏先祖背着鎏金狮首,怀揣瓦宵坝的泥土,在长江支流转弯处落下第一盏花灯。彼时他们不会想到,那些为驱散水匪而演练的岳家拳,会化作狮舞的筋骨;为祈求行船平安扎的彩船,会成为子孙与江河对话的图腾。明万历年的《怀宁县志》载:"江家湾狮灯,其形矫若游龙,其声震如惊涛,盖因水运之险,化武于舞。"

而今立于江堤远眺,仍能窥见时光的纹路:老河湾的弧度恰似狮首昂起的曲线,青石板路上的凹痕藏着历代舞者的足印。正月初八开灯夜,三声铳响惊起寒鸦,掌灯人江振海捧着族谱踏星斗方位而行,二十四盏五猖灯次第亮起,恍若银河坠入人间。最奇的是狮口衔着的绣球,内置机关竟暗合河图洛书之数,每转一圈便洒落金粉,说是六百年前某位精研周易的船老大所创。

二 灯语寄山河

"起——猖——咯!"随着法士摇动铜铃,五名赤膊汉子跃上八仙桌。他们面绘青红獠牙,手持丈二长矛,舞动时筋肉虬结如老树盘根。这五猖舞看似粗犷,实则每个踏步都踩着《岳武穆遗书》里的阵法。87岁的江茂林抚着银须说:"先祖跑船时,遇着风浪便跳五猖镇河妖,那步子要压得住三尺浪头。"

真正让观者屏息的,是岳家拳化入的狮舞。狮头重达二十八斤,舞者却如拈花般轻盈。但见金狮忽而探爪似白鹤亮翅,忽而腾跃如猛虎跳涧,绣球翻飞间暗藏小擒拿手。最妙的是"狮吞日月"一式,狮口开阖竟带起罡风,惊得檐下灯笼齐齐转向——这原是当年先祖在甲板上与匪徒搏杀时悟出的杀招。

踩着锣鼓点飘来的彩船,则藏着水运世家的密码。船头木雕的鸬鹚眼嵌着夜明珠,舱门雕着二十四道水波纹,连帆索打结的方式都是老艄公的单套结。掌船的老江头一开口,便是带着水汽的古调:"正月采莲正月正哪,彩船划过龙王门......"孩子们追着船尾翻飞的流苏,像极了一群逐浪的江豚。

三 灯火续春秋

夜幕垂江时,三百米长的灯队开始"游灯"。狮子灯打头阵,五猖灯押后阵,中间缀着蚌壳灯、板壳灯,远望如一条火龙游进青砖巷陌。83岁的江秀云捧着曾祖父传下的荷花灯,灯面上还留着同治年间的鱼油渍:"那会儿接灯人家要往狮口塞银元,现在塞的是二维码红包哩!"

在返乡青年江昊的无人机镜头里,这场流动的光影史诗正被赋予新生。他将岳家拳招式编成AR互动游戏,游客扫码便能见先祖魂灵在灯笼上打拳;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光绪年走马灯,转起来竟投射出全息江景图。最让他得意的是"数字灯谱"——那些曾口耳相传的调灯口诀,如今化作数据永存云端。

正月十八收灯夜,族老们将褪色的灯纸送入江心。火光中,六百年的光影在波涛上重演:迁徙的扁担、搏浪的桅杆、新时代的虹桥依次浮现。江承祖望着星月下的火龙渐渐隐入老河湾,忽然轻笑:"这哪是在送灯,分明是把咱江家湾的魂,又种回了长江水里。"

文字 | 深度思索

图片 | 塔影横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