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起源于宿迁市沭阳县,是江苏省重要的地方性戏种,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春节,沭阳县组织开展“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之“文化进万家 戏曲过大年”活动,将《皮秀英四告》《三拜堂》《恩娶义嫁》《抬花轿》等33部古装淮海戏,从正月初三至元宵节在沭阳县文化馆淮海戏苑及30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让当地群众每天都在能家门口欣赏到淮海戏表演艺术家及优秀青年演员的精彩演出。
上午,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三拜堂》在宿迁市沭阳县文化馆淮海戏苑上演,演员吴玲老师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将戏曲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天气寒冷,但台下观众的热情,也让吴玲这样的老艺术家们心里暖暖的。
淮海戏演员 吴玲:沭阳是中国淮海戏之乡,每次来演出,我们都有不同的感受,感受到群众的热情,那么作为一名演员也非常开心,就是观众对我们的认可。
淮海戏俗称“海州小戏”,属“拉魂腔”系统,扎根于苏北大地,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此次活动中,受邀表演的省淮海剧团按照群众点单意愿,安排了《皮秀英四告》《三拜堂》等淮海戏经典剧目,为群众送去原汁原味的淮海戏大餐。
省淮海剧团团长 张居国:我们江苏省淮海剧团也是响应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旅厅的号召,这次组织了一支近60人的队伍。我们带来了淮海戏的经典的传统剧目,还有我们的这个“梅花奖”演员和“白玉兰奖”演员。我们沭阳的父老乡亲对这出戏也是非常的了解,特别喜欢看这两出戏。
台上演绎经典传奇,台下观众座无虚席,时而欢笑、时而感动,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市民 冯建华:通过看这场大型《皮秀英四告》传统大戏,我对淮海戏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吴玲老师对角色的刻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她的表演真挚细腻、唱腔悠扬,既传承了文化精髓,更突出了淮海戏的独特声腔艺术特点,这样的好戏接连上演,让我们怎么看也看不腻!
作为中国淮海戏之乡,沭阳县始终把淮海戏作为优秀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淮海戏人才培养、阵地建设、艺术生产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目前,全县现有淮海戏专业表演团体1个、民间淮海戏团体46个、淮海戏演员1600多人,形成了“淮海戏队伍遍布城乡、淮海戏演唱每天不断”的生动局面。
沭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