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咖啡逐渐成为“慢节奏”“理想生活”符号,与大理旅游业深度融合。从城市中心到古镇乡村,从办公场所到日常生活,散落的咖啡馆,独特的咖啡香气,已然成为“书香大理·咖啡之城”的具象化诠释。
为推进“书香大理·咖啡之城”品牌打造,促进咖啡全产业链发展,政协大理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致公党大理州委提出了《关于大理市打造“书香大理·咖啡之城”的提案》。
致公党大理州委专职副主委 罗金洪
都说大理是享受慢生活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对享受慢生活的载体认识不足,对咖啡文化的挖掘利用率不足。在咖啡文化的发扬过程,很多人只懂制作咖啡,不懂对咖啡文化的宣传。另外,咖啡消费新业态发展力度不够,例如大理有两家乳业,乳业与“咖啡+”的融合不深入,“书香”与“咖啡”结合也不够紧密。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提出这个提案。
该提案指出,大理是全省车尾厢咖啡数量最多、移动的咖啡表现形态最丰富、网红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地区,咖啡消费场景涵盖了咖啡馆、咖啡连锁店、酒店民宿、咖啡豆零售、咖啡文化街区、咖啡农场等,具有打造“书香大理·咖啡之城”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提案建议,强化咖啡产业布局,培育咖啡产业发展引擎;加大培育咖啡消费市场,打造享誉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咖啡消费中心;做实“书香大理·咖啡之城”名片,强化“书香”与“咖啡”的融合;以文化为本、书香为媒,讲好大理“咖啡之城”故事;推动文旅和咖啡融合,创造咖啡文旅消费新体验。
该提案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提案主办单位市商务局等相关单位对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开展联合调研、座谈面商,共同谋划推进大理市咖啡之城建设和咖啡产业发展工作。
大理市商务局副局长 单丹凤
首先是成立了咖啡服务行业协会,对整个工作后续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支撑作用。另外我们在创新咖啡消费业态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各种各样的展销会都引入了咖啡元素,给群众创造一个更好的消费环境的体验,同时也创新地打造了一些像“咖啡+非遗”“咖啡+图书”“咖啡+各种体验”“咖啡+景区”,创新地丰富了消费的场景。
在“书香大理·咖啡之城”品牌建设过程中,大理市持续推进“咖啡+书店”运营模式,引导辖区内新华书店、大方书店等实体书店加入大理市咖啡服务行业协会,在图书馆、书店内设置咖啡吧台,引入专业咖啡师,将书香与咖啡紧密结合。
诺客来咖啡销售(云南)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张聪
在建设“书香大理·咖啡之城”的倡议下,我们与大理州图书馆开设了一个联名的咖啡店,为广大的读者朋友提供了优质的饮品服务。我们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打造大理本土咖啡品牌的样板店,然后逐渐向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开设这样连锁的经营项目,将大理的优质咖啡资源、乳制品资源带到项目当中,带动产业发展。
同时,大理市积极探索“咖啡+景区”“咖啡+非遗”的运营模式,与第三方联名共建,在崇圣寺三塔、天龙八部影视城等景区内设置咖啡角,在璞真扎染博物馆内开设了“颉咖啡”,通过咖啡引流,链接不同的非遗产品,搭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空间。
依托云南咖啡产量全国第一等本土资源优势,大理市举办了“书香大理·咖啡之城”第十六届职工技能大赛咖啡师专业竞赛暨首届咖啡文化艺术节。比赛中,咖啡师王思衍荣获咖啡融合赛冠军。作为非全职咖啡师,赛场外的王思衍也把对咖啡的热情带入了企业“咖啡角”的建设运营中。
大理市飞扬艺术培训学校教师、大理市咖啡服务行业协会会员 王思衍
我们学校的咖啡吧台建成后,我就经常在这里给大家制作咖啡,分享咖啡,也会简单地教大家如何制作咖啡,现在我们都可以用一分钟的时间为自己制作一杯好喝的咖啡。我觉得这也是“咖啡之城”在另一方面的体现,咖啡真正地下沉到了家庭,下沉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如今,大理有咖啡企业46户,个体工商户620户,咖啡门店及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栈超过1200家。下一步,大理市持续推进咖啡产业园区的建设,组织读书会和咖啡相结合的活动,开展咖啡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咖啡产业成为大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罗金洪
我们对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政协对我们提案的重视、认真承办是相当满意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提案的进一步落实。
记者:唐恋 赵志伟
编辑:武文雯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