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即将于2025年2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召开。
作为一年一度的由非官方机构承办的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近年来在国际和平与冲突管理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据悉,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聚集了在世界多地的超过450名高级决策者,其中就包括了国家元首、部长,以及国际和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商界、学术界、媒体以及民间社会的多位高级代表,共同探讨当前国际社会上的紧迫安全问题。
从目前公开的会议议程来看,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由会议主办方策划的主要议程、将近200场的官方边会以及数十场的宣传活动。
当然,时值俄乌战争开打三周年之际,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自然离不开交战双方。
只不过,让人倍感意外的是,此次会议的主办方并没有邀请俄罗斯代表参加,俄罗斯方面也已经证实,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并不会前往慕尼黑参会。
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会,此前就有消息流出,毕竟此次会议的主办地在德国,参会者大多来自西方阵营,俄罗斯作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阵营的“头号公敌”,自然不会自讨无趣。
尤其是会议的主题还是世界安全与和平,俄罗斯方面倘若参会,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届时彼此都下不来台。
虽然,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即将鸣金收兵的消息层出不穷,特朗普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将结束这场海湾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地缘冲突。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交战双方都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
也就是说,目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还没有坐下来和谈的意思,换言之,俄罗斯与美国所代表的西方阵营还没做好谈判的准备。
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派代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显然是自讨苦吃。
当然,无论俄罗斯是否与会,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重点之一也必将是俄乌战争,俄罗斯仍旧会被“围攻”,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俄罗斯虽然没有被主办方邀请,但是交战中的另一个国家——乌克兰,却收到了参会邀请,据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现场参会。
如此一来,本次会议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那就是西方世界会继续借由这次会议宣传造势,为乌克兰摇旗呐喊,尽管后者当前已经体力不支,甚至表达了想要和谈的意愿。
除了俄乌战争之外,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显然是中美关系。
这从美国参会的规格就可看出,据悉,特朗普政府已经确认将派出副总统万斯和国务卿卢比奥,也就是说,特朗普派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可见美国对慕尼黑会议的重视。
至于中方,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且还会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届时将结合会议主题就重大的国际问题表明中方的立场。
至于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德国方面已经在2月10当天发布了《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给接下来的会议定下了基调。
报告认为,当前世界正朝向多极化发展,这已经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虽然大多数国家都认同多极化发展对于全球治理有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报告指出,想要推动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就需要各个国家实现更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避免军备竞赛,防止发生暴力冲突,并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与此同时,该报告中还透露着当前的欧洲对美国政府的潜在焦虑,尤其是特朗普上任以后,欧洲对美国感到的不安。
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表示,特朗普的胜选彻底否定了已经延续多年的美国对欧洲的外交攻势,并且预测,美国很有可能将此前保卫欧洲的负担转嫁到北约成员国身上。
之所以有此担忧,是因为美国新一届的政府刚刚上台,就颁布了多条保护主义措施,诸如不久之前,特朗普刚刚签署的,对所有美国进口的钢铁以及铝加征25%的关税,其中就包括了美国的盟友。
对此,欧盟委员会表示,美国政府此举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正在破坏全球市场的一体化。
当然,报告中也指出,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多极化的积极力量,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占据了三分之一。
报告认为,此前的全球治理结构,无法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诉求,而世界多极化发展,必将赋予全球南方国家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中美关系,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但是也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很有可能加大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
外界猜测,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很有可能面临来自西方阵营的压力,甚至有可能“舌战群儒”。
然而,就在会议召开前,美国新上任的国防部长海格赛斯却公开表示,虽然中国在诸多方面“野心勃勃”,但是美国政府并不想和中国开战。
这也可以视作是美国政府给当前的中美关系定调,即虽然存在多方面的竞争,但是美国并不愿意和中国撕破脸,更不想正面对抗。
实际上,这正是全球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表现,毕竟美国已经不可能全球通吃,更不再是一家独大。
在这样的趋势面前,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因此,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虽然仍旧由西方国家掌握着话语权,但是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之一,必然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