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有力指导下,盐城民政系统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更有品质更加美好的民生答卷,市民政局被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聚焦普惠共享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2022—2024年连续三年将幸福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建成39个“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32家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32个长者幸福食堂、260个幸福助餐小院、241个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每个县(市、区)均建成1所以上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每年为全市29万名80周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1万名75至79周岁中度、重度失能社会老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该市养老助餐工作得到了普遍欢迎和好评,“小饭碗”推动“大民生”助餐服务经验模式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老年助餐典型案例被民政部向全国推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注重强化政策支撑,构建整体推进坚实基础。开展养老服务用房配置专项整治行动,全市2254个新旧住宅小区全部按标准配建到位。出台《长者幸福食堂和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实施细则》,出台《养老护理员特岗补助实施细则》,在全省首家发放养老护理员特岗补贴。在全省率先建成养老机构联网监测系统。全市建有2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3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以及全省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养老事业产业联动发展。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全省率先出台推动养老事业产业联动发展3+8+5文件,开展“百城联动、旅居康养”线上线下签约活动,已有110个省内外城市与该市签约,3万名老人来盐城旅居康养。推进养老产品租售产业,以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阵地,打造养老打卡地、365天老博会、一站式为老服务基地,开设“盐”年益寿幸福颐养连锁超市。举行银发经济项目推介活动,12个省市民政部门、68家知名康养机构来盐,共商发展、共享优势、共通标准、共荣市场。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360万元,该市申请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家庭1.27万户,改造完成2369户,整体进度处于全省前列。

助力共同富裕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扎实牢靠

政府高度重视,提升民生温度。圆满完成脱贫致富奔小康兜底保障政治任务,1.15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全省首创成立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横向联动64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纵向贯通市、县、镇、村。出台《关于健全社会救助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网格+社会救助”服务体系。5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该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80元/月,标准为苏北第一。

动态跟踪救助,提升帮扶力度。建设市智慧救助信息平台,汇集人社、医保等23个部门33项数据。每季度对在保对象个人支出超过1万元、非在保对象个人支出超过3万元的进行逐一上门核查,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广泛发放救助惠民政策“明白卡·幸福码”,在“我的盐城”APP上线“盐易助”一键救助申请模式并实现省内通办。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兜底广度。全省首家推广容缺审批机制,通过“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开展急难型救助。全省首家推行“一事一议”审核确认机制,对现行政策难以覆盖或救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对象,通过集体研究评议方式予以救助。出台专门文件,细化家庭收入抵扣、就业成本扣减等5项措施,将低保扩围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狠抓改革创新

多元共治激发更大发展活力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社区直接民主工作室”,制定20个治理和服务场景建设指引;牵头精简规范民生综合台账,将原来需要村(社区)承担的110项民生台账减少至45项,需要社区出具证明的事项从66个减少规范为12个,既为基层减负,又特别方便基层操作。

强化社会组织管理。承办“苏社有为促就业”系列活动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提供了3700余个工作岗位。参与乡村振兴帮扶项目318个,投入资金1941万元。开发“盐城市行业协会商会营商环境满意度模拟测评”系统,每周向市属行业协会商会推送涉企惠商政策。4家社会组织获评首届“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全省首家出台《做好地名命名、备案公告和标志设置等工作的通知》,区划地名工作在全国地名管理与文化保护观摩研讨会上作了交流研讨。积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采集地名上图4.43万个,助力出行导航、快递投送、电商运行等乡村便民服务。

壮大慈善社工事业。建成138家社工站,2家社工站获评全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2019—2024年,全市福利彩票销售33.28亿元,筹集公益金3.9亿元。

注重可感可及

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全省首创儿童服务类救助模式,“爱心守护·成长引路·牵手筑梦”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在全省首家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月上门探访交流一小时,服务已覆盖32万人次。建成9个县级未保中心、290处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641个儿童主任未保工作点,每个镇(街)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儿童主任。市民政局荣获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推进婚俗改革。打造“盐之有爱”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全国首家开展“盐之有爱”中式结婚誓词征集、展示活动,部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荣获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东台市和大丰区、盐都区、射阳县分别被列为全国、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

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在全省首家启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市建有城市公益性公墓1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421个。全省首家开展公益性公墓价格成本调查,确定农村、城市公益性公墓新建墓穴的墓葬费分别不超过5000元/座、15000元/座。全省率先制定《殡葬流程及服务标准化管理细则》,推出“1234”工程,服务更加规范、透明、便捷。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荣获江苏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保障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权益。成功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地区。出台残疾人两项补贴实施办法,在全省首次增加追缴的程序性要求;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22个,进一步满足患者康复需求。

(苏民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