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公务员行业很安稳是吧?把孩子搞到公务员行业里来,似乎就有一个安稳的饭碗,就比较稳,似乎‘躺平’也能有饭吃。我是不赞同这个理论的。“
“干部的成长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我们体制内的干部就是要在一线锤炼、千锤百炼,你只有经历这样一个‘生不如死’、经历无穷无尽的‘折磨’、经历大事小事,历经风雨之后,你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
近日,安徽省旌德县委书记吴忠梅,在全县大会上的一番脱稿讲话引发广泛热议。吴忠梅的这番话没毛病,实际上,不管在什么单位什么岗位上,要想前途有出色的发展,工作更上一层楼,躺平都是不行的,都需要一路“卷”行。
吴忠梅书记可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从她的履历来看,曾在多个岗位历练,辗转过多个县市任职,她能从一名普通的技校中专生,一路拾级而上当到县委书记,从履历来看确实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折磨“,最后才有了被委以重任的机会。
生于1971年的吴忠梅,安徽宣州人,16岁考入宣城地区技工学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宣城行署劳动局社会保险所当工人,后来通过努力转为干部身份,调到宣城地委、行署信访局工作,从普通科员到副主任科员,再到科长和办公室主任,不到30岁便晋升为正科级。2004年2月,吴忠梅调入宣城市妇女联合会任副主席,升为副处级。
2006年9月,35岁的吴忠梅开始赴县市任职,先是担任了近5年的郎溪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后又当了3年的常务副县长,2014年4月提拔为正处级的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2017年8月,吴忠梅调任宁国市委副书记,一任又是3年。
2021年1月,年届知天命的吴忠梅迎来仕途重要时刻,出任旌德县县长,两年半后出任县委书记,直至今日。
纵观吴忠梅的仕途生涯,他从2004年担任宣城市妇联副主席开始,担任副处级整整10年。在明确为正处级之后,又在副职岗位上任职了7年,直到50岁的时候才正式担任县长。和那些迈入快车道的干部相比,她的仕途相对蹉跎。所以,对于躺平和奋斗,对于历练和“折磨”,她才会心有戚戚。
吴忠梅的此番话,相信她说的是真诚的。不过,她设定的前提是进步,若是躺平无欲无求的话,实事求是地讲,公务员行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安稳的。人们为什么把体制内工作称为“铁饭碗”,原因就是“稳定”,如果你不违法违纪,一般是不会被开除的。甚至,即便有时违规了,受影响的也只是职务和级别,饭碗还是会保住的。
对那些不求上进的人而言,躺平确实不影响饭碗,也根本不愁没饭吃。但若是在体制外工作呢?那就没这么安稳了。
如果你做生意,不管做得大或小,躺平就等于死亡,你不奋斗就没有饭吃。如果你在企业上班,躺平同样不行,你的业绩出不来,你在岗位上不尽职尽责,分分钟让你卷铺盖走人,个人企业不会多花一分钱养闲人。正所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而且,在私企当中,恨不得一人多专,同时担负多个岗位,哪还会让你有“躺平”的机会。但在体制内,相对而言压力就要小很多,你得过且过,天天混日子,也很少有人会找你的麻烦,单位领导经常换人,没人愿意和一个不求上进的躺平者较真,所以我们有时看到,有些没皮没脸混日子的,反倒还过得比较滋润。
我们时常听闻某某企业裁员减薪,却极少听说体制内有谁被开了。除了那些违法违纪被查“双开”的,鲜有人因为“躺平”丢了饭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认同吴忠梅讲话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吴忠梅书记所讲的问题,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能上”和“能进”,却少有“能下”和“能出”。虽然有些地方还出台了所谓的“末位淘汰”,但只见末位不见淘汰,饭碗依旧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