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没关系,我只要求他快乐。”
“卷什么啊,开心快乐最重要。”
在教育内卷比较严重的当下,冲出了一波“佛系躺平”的家长,这些家长完全对着干,从“内卷”孩子,进入到“完全不管”孩子的极端。
“只要孩子快乐”真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吗?
那也得看家长能给孩子兜多少底。
北大教授佛系养娃经历
北大历史系顶级教授赵冬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
孩子出生在国内顶级“卷娃圈”北京海淀,不过赵冬梅没有随波逐流,别的孩子各种学,各种卷,她就主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进入小学,别的孩子从拼音到数学到英语,都是很有基础的,她的儿子一对比跟个“二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有了一系列的反应。
比如说不受老师待见,比如说社交方面也容易被边缘化。
进入初中,更为明显,孩子的精神压力更大。
一方面是学习跟不上,另一方面是不受待见,到初二的时候,孩子的状态糟糕透了,每天都是“装病”不去上学。
最后孩子辍学了。
有段时间儿子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打游戏,不出屋,迷茫又痛苦。
赵教授表示最初也因为这件事吵过、闹过,无法接受十几岁的孩子就辍学在家的事实。
不过后来她们沟通之后还是决定接纳孩子。
不仅支持孩子辍学,还鼓励孩子追求梦想。
她的儿子做过了很多尝试,编程、服装设计、改车、修车,经过了一番探索,最后选择了摄影方向,她表示23岁的儿子最终成为一个摄影师,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赵教授还借着儿子的经历发出了一番感叹:“我从来不觉得北大教授的孩子辍学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反而觉得儿子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个老师,是我成长的一个教练。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一个有尊严生活的人,一个能接纳自己、快乐的人,这就够了。”
这段真实分享看完有何感受?
如果直接得出答案:孩子不学习不是也有出路吗?孩子不学习不是也成为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摄影师吗?
这是不客观的,这是糊涂的。
我们在分析“这种佛系养娃”的故事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家庭背景。
赵教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没有培养孩子的习惯、学习兴趣,别的孩子都是带着装备入学的,她的孩子是单枪匹马入学的,更确切点说是“连枪和马都没有”就进入到集体中了。
别的孩子都轻轻松松冲到前方了,只有她的孩子孤零零看着大军远远地把自己甩在后头,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啊?
孩子不厌学才怪呢!
孩子本来可以享受校园生活的,因为家长的不负责,产生了厌学情绪,就不要说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子了。
不过当然了,人家父母是北大教授,人家有资源、有资本,孩子辍学又不是什么大事,还可以学其他的项目,大可以尽情去体验去找寻自己的梦想,都说学摄影穷三代,那么费钱的项目孩子都可以去探索,只要父母支持,父母给掏钱,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并且把爱好当成自己的事业。
普通人家的孩子试试,初中辍学,父母还有钱供孩子去探索各个领域吗?赶紧找个班上,别荒费了时间吧。
所以这根本不值得借鉴,也不可能成为“不管孩子,孩子照样能有好的未来”的论据。
别走极端,让孩子爱上学习
这种名人访谈,名人谈教育,都不适合普通人,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少来点为好,省得误导普通家庭的父母。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是不负责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如果现阶段还是以成绩为导向,升学看成绩,高考看成绩,工作看成绩,那就不能不管孩子的学习。
可是过度看重结果,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安排太多学习内容,也就是过度“卷”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身心都被摧残了,还谈什么发展啊。
一棵小树内部都出问题了,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现阶段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学习这件事,让学习成为一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可能性。
更为直白点说,孩子只有在自愿且放松的状态下,才能长久地健康地学习下去、成长下去。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抵触学习?
爱上学习或许有局限,但是至少要让孩子不抵触学习,正确对待学习,可以主动地、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不抵触”是建立在能够从这件事上获得快感,而入学以后从学习这件事上获得快感,一方面是通过学习疏通了大脑,通过解答题目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需要家长提前做功课,适度做功课。
一年级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很多人说一年级不重要,但是如果从开始孩子就是落后的状态,心理上都先消极了。
至少不能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至少得保持中等水平,别人都会的,孩子也得会。
这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在上一年级以前,处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尤其是幼儿园大班阶段,不需要每天安排一小时让孩子学习,这对一个幼小孩童来说,有点繁重了,每天安排10分、20分、30分钟,根据孩子的个性来选择,根据孩子的适应能力来选择。
退一步讲,不一定是“每天”,周期性的也可以,比如说一周安排两天,或者三天,都行,重点是习惯的养成。
孩子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上一年级,是能否快速适应的,是可以非常轻松的。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