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安可谓是动作频频。
2月9日,长安正式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响亮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并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等“中国智驾合伙人”,共启全民智驾元年。同日,深蓝汽车与华为在重庆正式签署全面深化业务合作协议。
紧接着在2月10日,长安汽车又紧锣密鼓地宣布天枢智驾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深度融合,而长安启源Q07将作为首款量产搭载Deepseek车型于2月12日上市,这无疑是长安汽车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又一重大飞跃。
而在2月11日,长安正式发布长安启源A07(参数丨图片)蓝鲸增程版/蓝鲸纯电版车型。作为长安汽车面向数智时代的全新解答,长安启源率先落地“北斗天枢2.0计划”,全系标配天枢智驾。业内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启源用户能够借助OTA更新,逐步体验到云端与DeepSeek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强大能力。
从“北斗天枢2.0”计划的发布,到启源A07焕新车型和Q07的如期而至,长安汽车展现出了在数智化领域的强大决心与执行力,更预示着长安将在2025年规模性进军数智时代。
迈向“普及智驾”时代
“从2025年起,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在“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正式宣布。同时,朱华荣还透露,长安汽车将于8月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首发极黑环境、极端天气的避撞功能,并将AEB避撞速度将提升至135km/h。
而长安启源作为长安汽车数智进化新汽车的重要承载,长安启源A07作为启源系列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其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此次在“北斗天枢2.0”计划计划发布后,新款长安启源A07的上市也被外界普遍认为:长安已经正式打响智驾普及“第一枪”。
据悉,本次上市的长安启源A07蓝鲸增程版/蓝鲸纯电版车型,均搭载行业领先的天枢智驾,全系标配L2+级IACC智能领航系统,搭载APA高级智能泊车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从价格上来看,长安启源A07蓝鲸增程版/蓝鲸纯电版车型售价区间为11.99-14.99万,相较于此前上市的长安启源A07真香版13.59-15.99万的价格区间,入门款价格直接下探1.6万元,也将进一步实现天枢智驾系统的向下普及。
而长安一边宣布将在低阶产品上应用激光雷达,与此同时,也在豪华品牌车型上着手探索主视觉方案的应用。在2月12日正式亮相的新车型阿维塔07 Pro+上,其采用了不带激光雷达的华为ADS SE方案。据悉,该技术是华为乾崑智驾的基础版本,搭载10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支持智慧决策变道、智能避障、拨杆变道等功能。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右)
在阿维塔07 Pro+亮相直播活动中,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一同试驾体验,共同为这套智驾方案站台。据介绍,相比较乾崑智驾ADS,ADS SE尽管没有激光雷达,但在AI算法、网络架构、云端算力和训练数据上都是同源共享的,这也意味着新车型有着卓越的智驾表现。
而这也进一步凸显了长安当前的智驾战略,其致力于实现智能驾驶的普及化,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先进智驾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安全,同时降低技术带来的额外成本,去除不合理溢价,提升产品“智价比”。
从一系列新战略、新产品也不难看出,长安正在智驾层面构建自己的“赛马机制”:在启源主导的10-15万元市场,率先接入大模型并完成量产,赢得发展的“时间差”;在深蓝瞄准的15-20万元市场,凭借华为赋能实现乾崑智驾技术的价格下探,提供超越同级的智驾体验;在阿维塔面向的豪华新能源市场,则通过打造“性价比最高的华为智驾车型”,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高价智驾成本。
有研究显示,随着高阶智驾加速渗透,预计未来两年将快速普及至10万元至20万元汽车市场。而从价格区间来看,10-20万价格区间,L2目前渗透率为47.8%,这也意味着市场存在很大的增量空间。随着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呈降低趋势,未来10-20万的价格区间,或将成为市场潜力的集中爆发区域,这也意味着长安产品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端到端”时代,在此背景下,运用大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极有可能重塑行业现有的格局,彻底打破此前的固有模式。而长安在大模型上车和迈入“智驾平权”的进程中已经实现“先人一步”,这一先发优势正助力长安在智能驾驶领域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全面发力数智能源
长安不仅仅在智驾层面全面发力,也同样将数智理念深度融入动力系统领域。
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技术的性能与稳定性,拓展应用场景。以搭载的智慧新蓝鲸3.0的长安启源A07蓝鲸增程版车型为例,其搭载了新蓝鲸HE15增混专用发动机,匹配更进阶的IEM高阶智慧控制系统,拥有43.31%超高增程器热效率、A-ECMS算法智能优化能耗管理、150mj点火、16:1压缩比、1.45行程缸径比等核心技术,让用户日常通勤每公里仅需5分钱,综合用车成本每公里省至2毛2。
此外,新车型还搭载了IEM3.0全地形驾驶自适应控制系统,凭借其超凡的地形感知力,实时分析当前路况,智能动态调整驱动扭矩与能量回收。无论是崎岖的山路、湿滑的泥地还是平坦的公路,车辆都能迅速调整至最佳状态,确保动力输出的精准与高效。
另一方面,长安也在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如固态电池技术在数智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在此前“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会现场,还由机器狗“来福”带来了长安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这款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还可通过AI远程诊断,使安全性提升70%,预计年底前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长安汽车在飞行汽车领域进行着持续的探索。据介绍,2025年底长安新一代飞行汽车将完成试飞根据规划,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200亿元,快速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未来十年,投入超1000亿元努力探索陆海空及人形机器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智能源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飞行汽车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逐步落地,长安汽车将凭借这些技术优势,构建起一个覆盖地面与空中的立体出行生态。
有望找到发展的“新支点”
开年以来,长安不仅在数智发展速度上引发行业热议,而另一则重磅消息,关于东风与长安的重组计划迅速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重组有望彻底打造出国资汽车产业的旗舰标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引领自身发展方向,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企业集团,也有望为双方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全方位的发展新契机。
对此,著名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教授更是表示,以往央企重组往往侧重于“块头做大”,更多是物理层面的整合。而现在对于国有企业重组的要求是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大,更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深度变革,实现化学反应。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东风岚图此前已经和华为展开在智驾层面上的深入合作,并且也已完成与DeepSeek R1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而长安旗下阿维塔、深蓝都有与华为的深入合作,并且长安已完成Deepseek深度融合,这也预示着未来在智能化层面上,长安与东风双方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在技术共享、联合研发、优化用户体验以及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等维度展开紧密协作,共同探索智能化汽车发展的新路径,为消费者带来更先进、更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携手在全球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可以看到长安的“弹药库”里,既有智驾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模式,又有数智能源的多元探索,还有重组带来的强大助力,这些“弹药”无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底气与无限的可能,长安这艘巨轮也将保持更敏锐的洞察以及更快速的进化引领着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