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奥运跳水冠军全红禅的哥哥竟也‘身怀绝技’吗?”
2月12日元宵节这天,全红禅的哥哥全进华突然凭借一段视频登上了热搜。
这个曾经一度相当排斥“蹭妹妹热度”的朴实年轻人,终于靠自己“火了一把”。
只见视频中的全进华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装,在老家参与热闹的年俗活动。
而他脸上那支穿脸而过的长令箭却格外引人注目,但全进华却像是丝毫感受不到疼痛。
这是什么“神秘”的民间技法还是另有说法?脸被这样刺穿当真毫无痛感吗?
“令箭神童”
元宵节这天,迈合村格外热闹,因为村里即将要进行一场盛大的游神活动。
这个以“中国跳水冠军之乡”闻名的小村落,在今年元宵节却因为全进华再次登上了热搜。
作为奥运冠军全红禅的哥哥,这兄妹俩的关系似乎时好时坏。
哥哥全进华曾经对着镜头公开表示,很不喜欢外界将自己与妹妹“捆绑在一起”。
他声称自己不会利用妹妹的名气去营销什么,只想一心稳定在助农直播上,踏实留在家乡。
而这次,23岁的哥哥全进华在村里完成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人体穿刺艺术”。
只见人群里一位看起来稍显年长的长辈对着一根银制令箭念念有词。
而全进华就跪在这人身前,面朝前方,在香火缭绕中闭目凝神。
突然,随着一声穿透云霄的铜锣响,一根一侧缀着红绸的尖细的长银针从他左脸猛然刺过。
随后又有一支足有小指粗、一端缀着红绸的银箭,生生穿透了他的右腮。
更“魔幻”的是,这个看起来很是憨厚老实的青年仿佛感受不到疼痛,全程脸上表情都十分平静。
之后,他在数百村民的欢呼声中跃上神轿,扛着颤巍巍的令箭开始了长达三小时的巡游。
在全进华之前,轿子上站着的是另一个比他稍微年轻些的小伙,脸上同样穿着一支令箭。
村民们将站在轿子上接受游神、脸上穿箭的人称之为“令箭神童”,对他们甚至表示崇敬。
今年,全进华接过了这项重任,成为了那个被选中的“幸运儿”。
哪怕只是远远看着,很多网友都感觉不太舒服,因为能明显看到箭是实实在在地“扎透了”。
在游神结束后,全进华又接受了“退令箭”,让长辈将脸上的令箭取下。
神奇的是,无论是穿入令箭还是将其取出,全进华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没有流过血。
最终他面向镜头的脸上,只能在嘴角两侧看到两个小小的孔洞,表明了令箭是真的穿过去了。
全进华的下半张脸还布满了黝黑的痕迹,据说是为了消除疼痛撒下的香灰。
自此这场“表演”彻底结束了,全进华看上去还是颇为激动和兴奋的。
只是网友依然感到怀疑,这种看上去甚至有些“残忍”的行为,真的没有任何伤害吗?
更让网友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视频下方竟有不少当地人出来回应,称“这很正常”......
“被选中的人不一般”
这场让部分网友直呼“恐怖片现场”的仪式,其实是被列入广东省非遗的“穿令箭”绝技。
《雷州府志》曾有记载,这种源自闽越族巫傩文化的仪式已传承千年,被当地人视为“神明附体”的凭证,或者说是开启与神明交流的“通道”。
据部分当地人补充称,并非人人都能接受这项“神圣的仪式”的,被选中的人还“不一般”。
有当地村民表示,每年游神前夕,不少村民都会让自家孩子提前去庙里求拜。
有一年甚至都排起了队,都期望自家孩子能成为那个被选中“穿令箭”的“神童”。
因为一旦被选中进行了游神,来年这孩子就会受到神明保佑,好运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但现代人最困惑的是:金属穿刺怎能不流血?
民俗专家陈教授曾揭秘称,“表演者需提前三日斋戒净身,穿刺时凭借特殊发力技巧令面部肌肉紧绷,加之特制银箭经过高温消毒和草药浸泡,确实存在物理上实现的可能。”
只不过眼见那令箭硬生生穿透了皮肤,周围却丝毫不见有一丝血迹,简直称得上“人体奇迹”。
随着“全红婵哥哥穿腮游神”的话题火速登上热搜,评论区俨然成了网友的新型“辩论场”。
“这可不是所谓的封建迷信,而是我们当地流传已久的民俗信仰。”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某些人自己喝着星巴克却嘲笑传统民俗,真双标。”
“我们村年年有人穿箭,从没感染过,科学解释不了的不代表是迷信。”
有当地人亲自“现身说法”,不少网友也都表示理解支持。
但还有网友无论如何也表示“难以接受”,甚至直接以犀利的语言进行“讽刺”。
“看着都疼,这真的不属于‘文化糟粕’吗?强烈建议取消好吧。”
更有眼尖网友发现,全进华游神时穿的竟是某潮牌联名款球鞋。
“难不成神明也赶时髦?这波传统文化属实是赢麻了。”
有博主亲测用牙签扎脸,不出三秒就放弃了,这是不是能反衬出传承者惊人的意志力?
还有人发现,游神现场还有不少孩子在围观,这种肉体考验是否暗含对青少年的隐性伤害?
亦或是城市青年早已丧失了理解“疼痛信仰”的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民俗文化的含金量”
“妹妹用跳水征服世界,哥哥用身体传承乡俗。”
当有人问及为何同意儿子参与,全父给出了朴实的回答:“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这背后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乡村振兴中非遗传承的深层焦虑。
年轻网民创造着“腮帮子战士”等戏谑梗图,却少有人深究傩戏面具下的“宗族密码”。
有民俗学者建议设立“疼痛指数”分级保护制度,将“穿令箭”的仪式限定在特定年龄层。
而更多网友呼吁:“要不然就亲临湛江吃簸箕炊看游神,现场体验一番这种传统民俗文化。”
当全进华腮边的银箭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光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血肉之躯创造的视觉奇观,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文化韧性。
或许正如那支贯穿双腮却不染血迹的银箭,传统文化总是在看似不可能之处,为当代人开辟理解奇迹的通道。
结语
无论如何,直到现在游神依然是广东等多地深深信奉的传统习俗,它确实营造了热闹的“年味儿”。
旁人总不能一边说着“现在过年越来越无聊了”,一边还去要求这些传统民俗都被取消。
对于一些蕴含深刻意义的传统文化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任何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中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