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子不孝、必有因,这句话你认同吗?

一般来说,晚年不受子女待见、不被儿女不孝顺的老人,多半做过这三件事:

第一件,缺乏陪伴和沟通

大人在年轻的时候忙于事业、挣钱、应酬,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教养,没有和孩子形成一定的链接,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等到老了的时候,和孩子无话说,缺乏必要的沟通,会让彼此情感疏离,造成隔阂,内心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第二件,过度干涉和控制

中国式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孩子充满了控制欲,口头经常说的两句话是“听我话”和“为你好”;

过度的控制,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和发展,激发叛逆心理,想远离原生家庭,最终导致亲情的疏远。

第三件,年轻时偏爱成伤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都有自己最喜爱的那个孩子,其中也不乏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

因为偏心,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情感需求,也造成孩子内心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份被忽视的感觉又会转化成对父母的怨恨,久久不曾消散。



曾经北京有一位88岁的老太太,因为子女们不赡养自己,她将其告上法庭,也一度弄得沸沸扬扬。

子不孝、必有因。也许我们在指责她们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同时,也要从更深层次探寻背后的原因,避免自己今后也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北京老太坐拥13套房产

这位老太名叫方秀琴,是一位北京郊区人,她在年轻的时候,经人介绍和贾老汉结为夫妻,共育有7个子女,4男三女。

方秀琴和丈夫操劳一生,就是为了儿子们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年轻的时候做牛做马、辛勤劳作,把7个儿女都拉扯大,孩子们也都到了适婚年龄,除了老二儿子,其他都已成家立业。

到了晚年,按说应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没想到命薄的人无福消受,贾老汉看儿女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需要他们再负担操劳。

心劲一松,六十多岁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方秀琴也仿佛没了主心骨,她很为今后的养老生活发愁。

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离世没多久,她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也不幸身染疾病,走在了妈妈前面。

世界上最痛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连失去了3位亲人,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方秀琴苍老了不少,她的心力也大不如从前。



她干脆将自己和丈夫拼尽全力、积攒下来13套房产,进行了分配,除了留下一套自己养老住,剩下的12套房子,她平均分为了剩下的3个儿子,大女儿和小女儿一片砖瓦也没得到。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养儿防老,女儿毕竟是嫁出去的人,是指望不上的。

这便成了一切矛盾的根源。

子女不愿为其养老

方秀琴在她83岁高龄那年,也因为中风倒下了。

整日偏瘫卧病在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身边不能缺少个照顾的人。

因为房产都分给了儿子们,所以一开始三个儿子是商量轮流照顾患病的老母亲:每家一个月,到期就自动由下一家接过去,继续照顾。

刚开始的一年时间内,三家还执行得不错,每家都自觉遵守规则。可是,时间一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随着老母亲大小便开始失禁,最小的儿子贾小旺开始嫌弃这样的母亲,每次轮到他照顾,都是推三阻四、十分不情愿的样子。

老二儿子贾清是个老光棍,一辈子没有成家、长期自己生活,身体和心理上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病症,他直言:照顾母亲,自己有心无力。



三儿子贾福算是最孝顺的那个孩子,老二和老四互相推诿的时候,他和妻子义无反顾的接下这个重担,一照顾就是三年时间,期间也是无微不至。

然而,这份孝心和主动承担,不但没有得到其他兄弟姐妹的感恩,反而被恶意中伤。

原因还出在最小的儿子贾小旺身上,因为他不承担赡养的义务,周围人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他不孝。

为了给自己辩解,他就四处散布谣言说:老三家之所以如此殷勤的照顾母亲,是因为贪图她每个月一千多的养老金。

他还将两个没有分到房产的姐妹也拉扯进来,直言,是儿女,都要给老母亲养老,闺女也不能例外。



况且母亲住的那所房子也面临拆迁,如果想获得拆迁款,两个姐姐也得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

无奈之下,大女儿和小女儿也加入到照顾方老太的行列。然而,当小女儿照顾期满准备转到大女儿家中时,大女儿却迟迟不肯接。

据说是她们那个地方有个风俗,老人不能死在女儿家里,否则就是儿子不尽孝。



她自己也很委屈,说不是自己不想养,而是实在不敢冒此风险,母亲已经88岁高龄,快90岁了,她怕母亲在自己家中会发生意外。

网友对此争议不休

方秀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丈夫辛苦大半辈子,居然养了一群白眼狼。

为孩子们拼命打拼,攒下的13套房产,也分了出去,本以为孩子们可以因此感恩,主动照顾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没想到却像被踢皮球一样,被推来推去。



一怒之下,她将子女告上了法庭。经过调解员、媒体记者和村支书的共同协调下,最后找到的一个万全之策:

由于老二单身一人,其中一处房产空着也没用,不如让母亲住在里面,轮到谁照顾了,哪家就派个人过去照顾。

不过话是这么说,大概率照顾老人的责任还是落到了老三和老三媳妇的头上。

身为退休护工的老三媳妇也表示,愿意为老人养老送终,就算其他子女不愿意接手,她们也会陪伴老人到最后的时间。



关于这个故事,网友知晓后也是热议不断,发表不一样的看法。

有人说,百善孝为先,方秀琴这么多子女,却一度没人敢赡养,也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有人说,老人太糊涂,提前把房产分了出去,而且女儿片瓦没有,条条行为都是自掘坟墓;

有人说,做父母不能太偏心,否则会造成子女之间不和,也是产生不孝的原因;

有人提议,房子应该全部收回来,更加孩子们的孝顺程度,重新进行分配;

有人出注意说,每两年分一套,谁照顾的好就分给谁,看谁还不孝顺,照顾老人。

也有人声称,方老太太傻,自己坐拥那么多房产,还是北京地段的,就算租出去,找什么样的护工招不来,何愁还老无所依呢?



没想到,最终还是一个外姓的媳妇,终究是不忍心她晚年凄凉,愿意主动承担多照顾她一些,不知道老太心中会作何感想?

其实,归根结底、究其原因,孩子们有如此行径,大概率还是方老太和丈夫在年轻的时候,只想着如何给孩子创造物质财富,忽视了心灵的滋养、道德培养和教育,导致孩子们成为现实自私、心灵贫瘠的人。

重男轻女的家庭,早晚自食恶果

在中国,从我们父辈起往上数几代,尤其是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

一个家庭中,男孩子才是那个最被善待的人,好吃的、好喝的,家庭的资源全部倾斜给他,甚至不惜牺牲女孩的命运。

由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通篇看下来除了压抑无奈,还为最终女主的觉醒出走,获得自由、重生而感到庆幸。

重男轻女、父权压制,家庭里的这些思想桎梏,不仅会摧毁一个女孩的人生,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男孩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担当,亲子感情不和、手足之情受损,家庭氛围压抑等等。



罗翔老师说,很多父母都是势利眼。两个或几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即便是一母所出,都是亲生的,也很做到一碗水端平。

我们无法克服人性中的偏爱基因,但是还是要尽量做到身为父母不偏心,尊重不同孩子的特质,公平对待每个孩子,让他们受到同等的爱和尊重。

读了文中方老太坐拥13套房产,7个子女却没人给养老的故事,你怎么看?你认为父母偏心这件事严重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