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国混动汽车市场已呈现“贴身肉搏”态势。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发布统计数据,中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0.9%。其中,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2023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此外,以吉利、比亚迪、长安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持续占据头部领先地位。

在这一大背景下,2月12日上市的吉利银河L6 EM-i,以7.98万元起售价切入市场,较预售价直降1万元,刷新同级插混轿车价格下限。该车搭载了雷神EM-i系统,通过热效率高达46.5%的1.5L发动机,实现CLTC工况下百公里2.9L亏电油耗及2000公里综合续航,引发市场关注。


日前,吉利宣布继吉利星睿大模型与 DeepSeek 完成深度融合之后,将于3月发布AI智能化战略。此次上市的银河L6 EM-i全系标配Flyme Auto车机系统,支持5G网络及三端互联功能,14.6英寸中控屏与10.25英寸仪表组合以及保留空调、除雾等高频使用的实体按键,更贴近用户使用习惯。


行业分析认为,当前价格战的核心逻辑已从“以价换量”转向“技术降本”。可以看出,吉利银河L6 EM-i定下7.98万元的售价,显示出一方面随着销量的攀升,规模化生产和平台共享化使吉利银河旗下车型实现了降本,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其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提升。


2025年,智能驾驶将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其中,高阶智驾技术下探至10万元区间将成为关键战场,当下在这一价格区间,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主力品牌均有新车布局,未来,加速智驾技术在这一细分市场落地,将成为各大车企重塑市场格局的关键。


银河L6 EM-i的上市,标志着混动市场从单纯的价格血拼迈入“技术+成本”的综合较量阶段。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车企的胜负手将取决于能否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价值三者间找到最优解。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