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曝光出,14年来一直"偷偷摸摸"地给付不起钱的患者垫钱,还善意的谎称“是慈善机构给的”!
14年来,他为无数患者带去希望,帮他们解决治疗费用,从1000-5000不等,但这些钱他都是自掏腰包默默捐的,不会让患者知道,不仅是患者,就连医院的同事们、甚至是院长都不知道。
这位医生的名字叫席玮,他的父母也是从医的,经常把一些米、面、油拿出来给需要的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他,长大后,也学着父母的模样学校里帮助同学,参加工作后就帮助同事们,在有了孩子后,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对他人友善,要有爱心。
席玮选择默默的捐款这事,还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他遇到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病人患了重病,需要治疗费1万元,但是他拿不出来。即便是跟亲戚朋友借,也没有能力偿还,所以老人迫不得已最后选择了放弃治疗。
席玮得知老人拒绝治疗后,心里非常难受,他不想让老人放弃这个能治病的机会,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帮助老人,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得知这件事后非常理解和支持席玮。于是,席玮默默的把帮助老人治病的人打到住院费用中,当老人得知自己账户的钱怎么变多了,询问席玮的时候,他告诉老人这些钱都是慈善捐的,让老人安心治病。
从那之后,席玮每年都会帮助几个特别困难的患者,这样的捐助一做就是10几年,由于他一直说的都是“慈善捐助”这个理由,所以同事们并没有人发现这个秘密。
直到2019年,同事们发现后,才知道他做了多么让人尊敬的事情,大家都非常佩服他。可在席玮自己看来,他并觉得自己多么厉害,只想让患者们都身体健康,有病能帮助他们解决,看到患者不为病苦恼,身体能恢复好,这样他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可能在外人看来席玮是一个非常有钱,家庭又幸福的人,但事实上了解他,或者知道他做了多少善事的,都知道“他没有多少钱”。
网友们得知这件事后,都觉得席玮太高尚了!“用自己的血汗钱拯救了很多人,是一个良心医生,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像他学习”,为患者带去希望,尽力尽责对待患者!
为什么医疗救助的重担要落在个体医生肩上?
是的,席玮的故事引发全网赞誉,但小编想说:
1为什么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像席玮学习”,除了医生,网上写评论的您们也可以站出来,像席玮医生学习呀!
2这里面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医疗救助的重担要落在个体医生肩上?
席玮月薪不过万元,需承担房贷和家庭开支,捐助金额始终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肿瘤患者治疗费用动辄数十万,即便倾其所有,他也只能每年帮助3-4人。 当然,席玮的善举值得我们尊敬,但医疗救助不能仅靠医生的自我牺牲。我们需要的是让善意制度化、救助系统化。
就像席玮曾坦言的那样:“捐助只是杯水车薪,我更希望患者不再因钱放弃治疗。”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医生的心声!
拒绝道德绑架:医生不是救世主,治病救人也需基本生活保障;
渴望系统支持:当医生不必为患者医药费焦虑时,才能更专注医疗本身;
共建信任生态:正如席玮所说,医患之间需要的是“尊重与信任”,而非单向度的感动。
席玮用14年的坚持,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但我们更期待这样的故事不再成为“孤例”——当医疗救助从个人善举升华为制度保障,当每个患者都能有尊严地获得救治,才是对医生最大的致敬。
唯有如此,才能让席玮们的善意不再孤独,让医患共同沐浴在制度温暖的光辉中。
医客说
当医生不必为患者医药费焦虑时,才能更专注医疗本身;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杏林苑社群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