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近些年穿越剧层出,很多人都有一个幻想,那就是也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一觉醒来就穿越到了古代,皇帝向来是一个高危职业,很多人就将目光放在了王爷身上,他们同样是皇亲国戚,并且还不用每天处理政务,可不惬意。



去哪个朝代做王爷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是选择大汉,毕竟大汉王爷那也是有实权的,在地方甚至能够有政治和军事自主的能力。

几乎没有人提起的就是大宋了,虽说是富裕,但在大宋当王爷,不仅不能出京城,并且整个大宋能够世袭的爵位只有五个,多么小的机会才能让你遇到?为什么宋朝对于宗室这样苛刻?



一、苛刻

在历朝历代中宗室的存在感最低的一个王朝就是大宋了,即使是清朝那在宗室中也出现了两位摄政王,只有大宋几乎是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爷。

究其原因就是大宋对于宗室管理是很严格的,严格到很多的王爷几代后就泯于众生了,甚至就连皇帝的亲生儿子都不能得到一个亲王的爵位。



足以看出大宋对于这些王爷的苛刻。就像是大宋所推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一样,对于宗室的管制也是在前朝血的教训之下的产物。晋朝的五胡乱华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大唐为什么会灭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藩镇割据。



在五代十国中,皇位更替是很快的,并且顺应继位人寥寥无几,大多都是篡位。这种种也让宋朝的统治者感到害怕。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大清已经是一个世袭爵位很少的王朝,与大清的铁帽子王相比,大宋更是少得可怜,最初大宋甚至都没有爵位世袭这一说。



将时间来到北宋建立之初,在北宋建立后针对宗亲的爵位赵匡胤也制定出了一套体系,将这些宗室分为了十二级,其中最高一级就是亲王,其次就是嗣王,不过嗣王这个爵位也就是写出来看看的,在大宋这三百多年的国祚中都没有人得到过这个爵位。



其次就是郡王、国公、郡公……其实在开国之初是最容易产生世袭王爷的,毕竟也要对给予了自己重大帮助的兄弟和儿子嘉奖。其中贡献最大的应该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了,不过赵光义之后都坐上皇位了,肯定也是看不上这一个小小的王爷。



简单来说就是大宋建国之初没有一位王爷是能够世袭的,得以世袭的还不是赵家人,而是后周周世宗柴荣的后人,以及孔子的后人,一个被封为了崇义公一个被封为了衍圣公,所采用继承方法也是周天子时期就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谁看了不感叹大宋的皇帝也太小气了。



建国之初,皇帝的儿子和兄弟是会被封为亲王的。当然这一位亲王的儿子就不能再得到亲王的爵位了,而是向下降了一级被封为“郡王”。能够继承郡王爵位的也只有一位,大多都是嫡长子,其他的儿子是没有资格再继承郡王爵位的。



其他的儿子只能继承国公以下的爵位并且其中国公也是寥寥无几,能够给你一个郡公就不错了。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失望,先不要失望,能够继承爵位已经是幸运的事情了,因为亲王其他的子嗣了,甚至有的连小小的子爵都没有,只能得到皇帝给予的一个小官职。



郡王的儿子肯定也是要下降一级的,不过很多时候计划是赶不上变化。为了能将所有的权利都放在皇帝的手中,即使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是一步到位将他封为亲王的,而是要从最初的授外官、节度使,一步步晋升的。



这样就可能会出现,儿子还没有被封王呢,父亲就逝世了,要连续封近十次才能够得到一个顶级亲王的称号。这还仅限于赵匡胤时代,众所周知后世对于赵光义的登基也是众说纷纭,当前对他是否是顺位继承先不说,就说他在上位后对赵匡胤一脉的忌惮。



二、趋于平民

本就苛刻的继承,再加上赵光义的忌惮,继承变得更加地艰难了,赵光义不想给赵匡胤的儿子们晋升,更不想让他们袭爵。本就因继承皇位在民间议论纷纷的赵光义肯定不能将对侄子的忌惮放在明面上,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所有的王爷都不要继承了。



即使是他的儿子也没有被授予应得的爵位而是被授予了官职,和朝中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臣子一样,都是领着朝廷的俸禄,只不过在血缘上比一般的大臣高贵而已。其实要是得不到很高的待遇要这血统有什么用?



在这段时间中只有很少皇子才能够被封为王爷,值得一说的就是历史上“八贤王”的原型赵光义的第八子赵元俨,赵元俨自幼聪慧,赵光义对他很是喜爱,是以在世的时候就将他封为了周王,但他只是两宋这三百多年的一个特例。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儿子不少,宋真宗在上位后对于这些宗室的安排又进行了改革,宋真宗不允许宗室的子弟去到地方任职,只能呆在京城。当然若是出了五服就可以离开京城了。

众所周知大宋也是历史上出名的皇室子嗣稀薄的一个朝代,宋仁宗上位后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宋仁宗本身是没有孩子的,他惊讶发现不仅自己宗室的爵位也没有人能够继承。



宗室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因为层层降级很多皇亲国戚都要成为普通百姓了。像宋孝宗和宋理宗这两位皇帝,他们的父亲几乎是普通人。

因为这些皇帝们的“剥削”这些宗亲们很多都变成了普通人,宋神宗上位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一看这也不行啊,他们都是身上流着赵家血脉的。



于是宋神宗就允许这些宗室子弟参加科考,通过科举考试后入朝为官,虽说是能做官,但却不能做大官,不能拜相同时手中也不能有兵权,只能是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官员。

三、世袭的爵位

宋神宗在大宋的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出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所进行的改革也不仅这一项,在他这还开了一个先例。



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养子,这不在宋神宗坐上皇位后就开始思考,他也算是濮王的后代,对自己的祖宗怎么也是要给予优待的。于是他就开创了世袭的先例,将自己的叔叔也就是父亲宋英宗的亲兄弟赵宗晖封为了嗣濮王,并允许其世袭。



有了宋神宗开头后,之后这些并非是先帝亲子而是从宗室中找来的皇帝也都按照宋神宗的方法对自己亲生父亲一脉进行了封赏,并规定其世袭。宋孝宗、宋理宗和宋度宗这三位皇帝也照猫画虎将设立了嗣秀王、嗣荣王、嗣沂王。



当然后面两位皇帝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南宋晚期了,即使是规定世袭,也世袭不了几代南宋就宣布灭亡了。可能有人会说大宋不是有五个世袭的爵位,这才四个。还有这最后一个也是在宋神宗在位时候所设立的。



宋神宗从赵匡胤的后代中选择了一位关系最近,并且是德行最好的后代封为安定郡王世袭。能够袭安定王的这些宗室都是赵匡胤的后代,这也是对赵匡胤尊崇的一种方式。

不过和上面的四个爵位不同,安定郡王这个爵位只要是赵匡胤的后代都有机会继承,并非是按照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结语

要是能当上王爷那后半生也能得到保障了,虽说宋朝的王爷们局限性很多,并且一生都不能离开京城,但在京城的生活却是能得到保障的,简单来说就是“厚养而不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