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苍南百晓通

昨晚的元宵月圆之夜,苍南古城蒲壮所城,沸腾着一场“中国式的狂欢节”——拔五更。

这是一场历史悠久,独属于当地人的盛会。由数百年前那段沉重的抗倭历史而生,经后代子孙孙代代相传,得以流传至今。

到今天,凶残的倭寇早已烟消云散,“拔五更”也由原本的军事训练,与当地晏公信俗相结合之后,逐渐演化为了一场驱魔辟邪的迎神赛会,其中寄托着的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由于原型是抗倭士兵们的军事训练,因此即使到今天,“拔五更”的场面依然保持着当年的火热。

从现场网友们拍下的视频照片可以看到,首先“拔五更”的参与人员都为清一色的青壮男子。这是这项活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曾变动的规矩。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众人“顺呀,顺呀”的欢喊声中,这些健儿们各司其职,扛高灯笼的、背香斗的、举虎头牌的,依序立即向前冲,队伍浩浩荡荡,紧张而有序,周边群众的情绪也随之被调动了起来。

众人抬着的黑脸神像,正是“晏公爷”的神像。队伍抬着晏公沿着蒲城的大街小巷赛跑,随后争夺晏公轿子的竹杠一直到五更。


当晏公爷的木雕塑像,由几名壮汉用两根竹杠抬着奔跑而来时,欢呼声和加油声也达到了顶峰。

到“抢竹杠”的环节,几队人马奋力争抢宴公轿子的竹杆,谁能抢到据说就能带来一年的好运气,因此场面十分的火爆。

整场“拔五更”的迎神活动,真正结束是在正月十六。到时候还会有游街和“抢红”的活动。游街,就是指“晏公”神像被抬着穿行大街小巷。不过与前两天不同的是,这天街道两边的人会同时鸣放各种烟花、爆竹,因此游街的队伍一般都要全副武装才能在“炮火”中穿行。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妖魔。

抢红,这是整个“拔五更”活动的最后狂欢。人们齐聚抢夺晏公身上的红布,祈福平安、升官发财,同时还有一个烟花的狂欢。

作为一项流传了数百年,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拔五更”活动向世人展现的是一种别样的魅力。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希望我们的后代子孙,还能亲眼目睹这样的盛会。

加小编微信:cnw00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