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主动与中方高层联系,明确表示了美国不支持“台独”的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作战部负责人在华盛顿大西洋理事会上表示台海局势会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美国方面表示如果台湾民众有希望统一的愿望,且能够通过和平方式实现,那么是最好的结果。
除了台海局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也做了不小的调整,北极、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三个区域,都被划分为持续冲突区。
专业人士分析称,美国这样做,是想将军事战略目标转移至北极地区,尤其是格陵兰岛,会成为美国接下来重点争夺的对象。
至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美国会保持之前的“威慑”战略,更强调的是与盟友的合作,而不是和其他国家的对抗。
这种发展战略,和特朗普一直贯彻地让盟友买单的想法是一致的。
在这个战略背景下,美国正在逐步减弱和中国产生冲突的风险,尤其是避免在台海问题上和中国起冲突。
看上去,美国似乎是在走和平路线,但是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美国之所以调整外交政策,第一个重大原因是美国权力交替期一直如此,这已经是惯例了。
按照美国的惯例,上一任总统在离任时,会给下一任总统“埋雷”。
拜登所在的民主党输掉2024年大选之后,就开始在各种对外政策上布局,要给特朗普制造数不清的麻烦。
首先是俄乌冲突问题,拜登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援力度,不断激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
其次是台海问题,拜登多次派人联络台湾的“台独”分子,持续在亚太地区制造混乱。
最后则是其他地区,总而言之,拜登所在的民主党是不会让特朗普顺利的。
因此,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排掉这些危险的“雷”。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做了许多准备,在赢得大选之后,就喊出了24小时之内和平解决的口号。
正式成为总统后,一边给乌克兰施压,另一边提议双方进行和谈,暂时稳住了俄乌冲突的局势。
至于台海问题,美国方面的做法就是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明确表示反对“台独”分子,如果台海问题可以和平解决,美国也不会反对。
这样一来,美国和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就会缓和不少,美国在处理内政时也会有更多的余地。
也就是说,美国采取和平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为了处理内部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特朗普上台之后,重用了马斯克,并允许他组建了“效率部门”,其主要职责,就是裁减冗余部门,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打算全面推倒民主党实施的自由化政策,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决定。
自由化政策实施的时间较长,在美国的基础也比较稳固,如果强行推翻,美国的行政系统在短时间内必然会出现问题。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对外政策必然要做很大的调整,如果还是维持之前的政策,美国内政的改革一定寸步难行,甚至会引发内乱。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虽然赢得了大选,而且正式成为美国总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可以自此之后可以高枕无忧。
民主党确实失败,但是在美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基本盘并没有崩溃。
如果特朗普的执政措施出现了严重性的失误,美国民主党完全可以逆风翻盘。
正是担心会发生这种事情,特朗普才会在上任之初一改之前的外交风格,如果不这样做,特朗普的政策就会难以推行。
因此,对于美国提出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各国都要留一手,万万不可轻信美国的糖衣炮弹。
以美国之前的行事风格来看,美国的承诺向来都是不可信的,尤其是特朗普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家,更是喜欢玩文字游戏。
尽管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在上任之初提出了台海局势和平发展的说法,但是实际行动却不是这样的。
本月5日,鲁比奥访问了危地马拉,并表示美国会尽全力维持危地马拉和台湾的关系。
危地马拉和台湾的外交关系,中国一直是不承认的,且认为这是非法的联系。
美国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表态,足以说明美国还是不会放弃台湾这张牌,将来还是会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
不仅鲁比奥是这样做的,特朗普其实也是这样的风格。
早在2018年的时候,特朗普就展示了他的“翻脸比翻书还快”的风格。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和中国签订了2500多亿美元的订单,可是在次年就发起了贸易战,导致中国损失很大,贸易战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
不难看出,美国如今的和平政策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已,必须严加提防。
当然,中国目前的实力,并不怕美国的挑衅,如果美国真的出尔反尔,中国必然会反制。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鲁比奥刚上任就插手南海问题,为菲律宾撑腰“谴责”中国,外交部表态
观察者网:缩写Doge,马斯克将要领导的这个“政府效率部”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