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踏入了七九的时光。数九寒天里,每一个“九”都有着独特的意义,而七九更是处于冬去春来的关键转折点。

老话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说的就是到了七九后,气温开始上升了,天气就明显的回暖了,此时连河面的冰层也开始融化了。毕竟七九是在立春之后了,后面马上就是雨水节气了,农民也要开始为新一年的春耕春种做准备了,所以对于近期的天气也是格外的关注。


然而,说到今年的七九,老人们说今年是“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紧,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七九偏冷有啥预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是什么意思?

这句老谚语,从它的字面意思来看,描绘的是一幅极为残酷的景象。如果在七九这个本该渐渐回暖的时节,依旧寒风凛冽,那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到处都有人去世。

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人们抵御严寒的能力较弱。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对于那些体弱多病、年老体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特别是到了七九的时候,本来已经熬过一段寒冷的时间了,此时本来应该气温上升了,天气回暖了。

但是却出现凛冽的寒风,它就如同无情的杀手,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可能会因难以承受这持续的低温而生病,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才有了“遍地添坟头”这样听起来有些惊悚却又十分写实的说法。

这不仅反映出寒冷对个体生命的威胁,更体现出过去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像过去一年四季中,并不是冬季,或者是夏季的时候去世的人最多,而是在开春前后,此时的气候变化大,冷暖反复无常,就容易导致人生病,甚至瘟疫横行。

那么七九时节,到底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呢?关于这点,农谚里藏着答案。在传统认知里,七九下雨是较为理想的状态。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七九已经是立春后了,此时十分接近春天了,适量的降雨,就像是大自然给予大地的珍贵馈赠。

雨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让土壤变得松软湿润,为即将到来的春耕春种创造了绝佳的条件。种子在湿润的土壤里更容易发芽、扎根,农作物也能在充足的水分滋养下茁壮成长。而且,这样的雨水还能补充地下水,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水源保障。

相反,若是七九晴天过多,并不见得是好事。长期的晴天意味着气温偏高,这样的天气看似温暖舒适,却可能打乱自然的节奏。

按照老祖宗们总结的经验,七九天晴偏暖,后续往往容易出现大幅度的降温。这种气温的剧烈波动,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刚刚冒头的嫩芽、幼苗,可能会在突如其来的低温中遭受冻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甚至可能导致绝收,给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带来沉重打击。

那七九下雪又有啥说法呢?民间流传着“七九地发白,遍地添坟头”、“雪打七九头,寡妇要发愁”等谚语。

七九下雪,通常意味着寒冷天气还在持续,而且降雪可能会带来更大幅度的降温。

在过去,农业生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七九下雪导致的寒冷天气,不仅会威胁家人的健康,还会让农事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一年的生计陷入困境。

寡妇本就缺少劳动力,面对恶劣的天气,土地难以耕种,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制于自然天气,但这些古老的农谚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

在现代社会,它们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状态,还能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比如,农民们可以根据这些农谚,提前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