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2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通报惩治经济犯罪工作。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透露,目前,天津、河北两地检察机关已对“油罐车运输食用油”案件提起公诉。
杜学毅介绍,2024年,最高检依法加大对危害食药安全犯罪重大敏感案件的督办指导力度。指导天津、河北检察机关办理“油罐车运输食用油”案件,主动商公安部、最高法形成会议纪要,目前两地均已提起公诉。
据此前新京报报道,部分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有的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
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2024年8月25日,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联合调查组经调查核实后认定,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多人被处理,依法对涉事7家企业给予行政处罚。
此外,2024年最高检开展打击“特供酒”犯罪专项行动,第一时间听取吉林、四川、山东等地重点案件办理情况的报告,并汇总分析了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情况,指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督办指导央视“3·15”曝光的安徽槽头肉案、天津防火玻璃造假案等案件。听取安徽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汇报案件办理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2987人,其中涉药品犯罪案件5727人,涉食品犯罪案件7260人。
杜学毅表示,下一步,全国检察机关将持续保持严惩食药犯罪高压态势,指导督办重大敏感案件。同时,聚焦网络平台、直播间售假和农村、城乡接合部食药安全问题,与监管部门协同发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维护粮食安全。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