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自2024年5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各地召开多场次关于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新闻发布会。学习三明“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是医药卫生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引领改革
健康是一个人拥有其他各种能力最基本、最基础的要素。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全面广泛的人口健康红利,才能拥有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红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持续深化医改的不变主题和不竭动力。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卫生健康政策的改革调整要激励整个社会,特别是拥有专业信息优势的卫生健康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者要提高认识,更准确理解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全面考虑卫生健康政策对健康的影响,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推动“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不紧密,容易造成卫生健康资源浪费。三明市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打造以县域总医院为基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县域内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结余留用”,推动医疗人才、诊疗病种以及其他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乡村、做实预防,以较低的医疗卫生支出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持续守护。学习三明医改经验,重在多措并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人民群众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强化数字化赋能医改,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注重突出中西医并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康全程管、卫生有保障、医疗高质量”的现代化卫生治理体系,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
以系统协同思维抓好改革
改革必须有正确的利益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力量。把握三明医改经验的实践精华,就需要以协同思维抓好改革方案落实。
现代卫生健康治理体系运行不仅涉及疾病救治、医疗保险、医药产业、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更关乎组织人事、财政资金、编制、物价等多个部门的职能调整优化。深化医改,各地需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统筹协调角色,注重优化多方协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可探索以党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形式推动“三医”从职责分立走向整合联动,从目标分设走向协同共治,确保多主体在理念、利益、政策和行动上协同一致。
三明医改经验表明,打造“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管理、发展理念、宏观规划和政府投入都突出公益性的现代医疗机构,同时确保医务人员的利益与医改方向一致。医保制度改革在堵住医疗浪费的同时,要避免单兵突进,切实与药耗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机构探索降本增效的体制机制创新保持步调一致。
以久久为功精神深化改革
事不避难,以问题为导向,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创新,敢于较真碰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是三明医改经验的精神内核。三明医改并未因初期的成功而歇脚停步,而是围绕人民健康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从1.0版本发展到如今的3.0版本。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锚定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切实扛起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卫生健康服务的政治责任。
要深化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认识,确保改革不是浅尝辄止。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改革抓手,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将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将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将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同时,要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确保符合实际、重点突出的医改方案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落地见效。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地域医疗资源特点不同,要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不搞“一刀切”,善于发现医药卫生领域出现的新挑战,勇于向深水区挺进,不断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经验的内涵,回应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医科大学 肖棣文 王春晓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王乐民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D7J2R6D】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