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2025年春节档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至发稿,累计票房97.06亿元,并有望冲击150亿,累计观影人次1.95亿。这部影片不仅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还登上了2025年全球票房冠军的宝座。其成功背后,是导演饺子和团队对电影创作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传统电影行业潜规则的全面突破。
拒绝“潜规则”,专注打磨作品
《哪吒2》的成功,首先源于其对电影创作的纯粹态度。导演饺子及其团队摒弃了传统的电影圈“潜规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作品的打磨上。影片集结了全国4000多名动画人和138家动画公司,耗时5年精心制作,特效镜头近2000个,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这种“死磕”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故事的深度挖掘和创新上。
电影行业长期存在一些不良 “潜规则”,如投资方、导演、制片人、演员等核心团队先分走大头资金,导致用于影片制作的费用所剩无几,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可能是粗制滥造的作品。但《哪吒 2》的导演饺子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摒弃了阴阳合同、虚报成本、吃回扣等不良行为,将资金都投入到电影制作中,死磕品质。这种做法,无疑是砸了电影圈部分靠 “潜规则” 获利的老混子们的 “金饭碗”,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难以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
不迷信明星效应,打破“圈层”束缚
在当今电影市场,许多影片依赖流量明星来吸引观众,认为有了明星就有了票房保障。但《哪吒2》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没有真人明星的参与。饺子导演更看重的是影片的内容和品质,用管理会计思维,把资金优先砸向特效研发等方面。如在《哪吒1》制作时就砍掉明星配音预算,最终换来 “申公豹变脸” 等令人惊艳的特效镜头。《哪吒2》也延续了这一模式,证明了观众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作品,而不是靠明星堆砌的电影。
《哪吒2》的成功,也离不开其背后年轻的创作团队。这些成员大多来自游戏、动画等领域,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传统的电影圈相比,这些年轻人不受“圈层”文化的束缚,他们的创作更加自由和纯粹。
导演饺子更是其中的代表,他从一个学医的普通青年,凭借对动画的热爱,毅然投身动画行业。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亲自表演70%的戏份,剧本打磨两年,角色铠甲锈迹都要手工建模。这种对创作的专注和坚持,让他们在电影制作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但也因为与传统电影圈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被 “孤立”。
在宣传方面,《哪吒2》没有像其他大片那样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它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品质和口碑来吸引观众。通过观众之间的口口相传,影片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种 “低调” 的宣传方式,与那些依靠大量营销费用来制造话题和热度的电影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习惯了传统宣传模式的电影圈人士感到不适应。
对传统电影盈利模式的冲击
《哪吒 2》的爆火,直接冲击了以流量明星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此前,部分影片依赖顶流明星的粉丝经济收割票房,却屡屡因剧情空洞、演技尴尬遭遇口碑反噬。而《哪吒2》以1.6亿观影人次超越《战狼2》,证明观众更愿意为优质内容而非明星光环买单。这让那些习惯了靠明星效应和快餐式剧情来赚钱的电影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他们意识到传统的盈利模式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哪吒 2》的成功,为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让人们开始思考电影行业的未来方向。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和市场的成熟,靠 “潜规则” 和明星效应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行业变革的曙光。它证明了,只要有高质量的作品和创新的思维,电影行业完全可以摆脱传统的束缚,走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未来,电影行业需要更多像饺子这样真正尊重观众、死磕品质的导演和制片人,只有回归到电影的本质,注重剧本、制作和文化内涵,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