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8菜一汤,奶奶却只吃馒头,我一把掀翻桌子:别自我感动了
我叫晓妍,每次回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和奶奶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心里总是五味杂陈,温馨和忧伤交织在一起。
那时候,奶奶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枣树,一到秋天,红彤彤的枣子挂满枝头,就像小灯笼一样。我总会在院子里嬉笑玩耍,而奶奶则会在一旁看着我,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奶奶对我的疼爱,那是毫无保留的。记得有一次,远方的亲戚来看望奶奶,带了一些精致的点心。那些点心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奶奶一拿到点心,就赶紧把我拉到身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拿出一块递给我,眼中满是宠溺地说:“妍妍,快尝尝,这可是好东西,奶奶专门给你留着的,你可得好好谢谢奶奶。”
我开心地接过点心,大口吃了起来,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吃完后,我看着盒子里剩下的点心,也想让奶奶尝尝,便对奶奶说:“奶奶,你也吃一块,可好吃啦!”奶奶却笑着摆摆手,说道:“奶奶是老人啦,不跟你们小孩子抢吃的,你吃就行,奶奶看着你吃就高兴。”
后来,那些点心奶奶都没舍得吃,全都留给了我的弟弟。奶奶还总是在弟弟面前念叨:“你看奶奶对你多好,把这么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以后你可要孝顺奶奶啊。”我心里虽然有点失落,但也知道奶奶是疼我们的。
爸爸每次看到奶奶这样对我,都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妍妍,你奶奶多疼你啊,你可一定要记住奶奶的好。”
而妈妈却悄悄告诉我:“你奶奶退休金不少,经济条件挺好的,她这节省啊,就是一辈子的习惯,总想着把好东西都留给你们。”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小卖部,我看到货架上摆着和奶奶给我的一模一样的点心,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对我说:“你看,这些点心很容易就能买到,你奶奶不是买不起,她就是想把最好的都省下来给你们。”那一刻,我好像对奶奶的“节省”有了更深的理解。
奶奶不仅在吃的方面节省,穿的也是如此。我记得有一回过年,姑姑给奶奶买了一件崭新的棉袄,大红色的,上面还绣着精致的花纹,特别好看。
奶奶拿到棉袄后,只是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衣柜里,舍不得穿。她还念叨着:“这么好的衣服,我平时穿太浪费了,等以后有重要的场合再穿。”
可后来,我都没见奶奶穿过几次,她却总是想着给我买新衣服,每次看到好看的衣服,就会说:“妍妍,这件衣服肯定适合你,奶奶给你买。”
还有吃饭的时候,奶奶也总是这样。有一次家里做了南瓜焖饭,桌上还摆了好几道好菜,可奶奶就只吃南瓜焖饭,对那些好菜碰都不碰一下。
我问奶奶:“奶奶,你怎么不吃菜呀?”奶奶笑着说:“这些好菜都是给你们小孩子吃的,奶奶吃这个南瓜焖饭就挺好,好东西就得留给你们。”
今年过年,本想着热热闹闹吃顿年夜饭,没想到却发生了一场大冲突。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满了八菜一汤,有油焖大虾、红烧排骨、糖醋鲤鱼,还有我最爱喝的玉米排骨汤,满满一桌,全是大家爱吃的。
可奶奶却端着一个馒头,坐在那里,看着我们,就是不吃菜。她一边看着,一边说:“你们快吃,这些饮料和菜啊,都是给你们准备的,我吃个馒头就行。”
爸爸见状,赶紧劝奶奶:“妈,你看这一桌子好菜,你怎么就吃馒头呢?快尝尝这些菜,都是你爱吃的。”妈妈也在一旁附和:“妈,你就别客气了,快吃菜,今天过年,就别省着了。”
可奶奶还是坚持:“我就爱吃馒头,这些好东西你们吃,你们吃高兴了,我就开心。”
妈妈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拿起一只虾,剥好后放在奶奶碗里,笑着说:“妈,你就尝尝这虾,我特意挑的最大的,可新鲜了,你不吃我可就伤心啦。”然后又给每个人都分了虾,这才缓解了一点尴尬的气氛。
然而奶奶不领情,又把虾放到了我的碗里,我拒绝,她还是老一套,我生气地对她说:“奶,你自己也吃啊,又不是没得吃,干嘛非要这样装穷。”
听到我这么说话,我爸训斥我:“你怎么说话的,没大没小。”
我和我爸吵架了起来,气愤中我说了两句不好听的,说我奶奶就是装腔作势,奶奶气得眼泪掉下来。我爸给了我一巴掌,我生气地把桌子掀翻了,好好的年夜饭就这样结束了。
可没想到,大年初一,家里又爆发了一场争吵。爸爸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奶奶在外面跟别人说我们不孝顺,说大年三十让她只吃馒头,一家人都不关心她,我还掀桌子。
爸爸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一回到家就质问奶奶:“妈,你怎么能在外面这么说我们呢?我们什么时候不孝顺你了?大年三十那桌饭菜摆着,我不是一直劝你吃吗?不也是因为这点事晓妍发的脾气嘛!”
奶奶一听,也火了,大声反驳道:“你还说你孝顺?你看你那表情,我吃个馒头怎么了?我是心疼你们,想把好东西都留给你们,你们倒好,还嫌弃我寒酸。我这么多年,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你们,新衣服都舍不得穿,不都是为了你们好吗?”
说着说着,奶奶情绪越来越激动。爸爸看到这一幕,脸涨得通红,愤怒地说:“妈,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让我在外面怎么做人?”
妈妈赶紧跑过来,一边收拾地上的东西,一边劝道:“都别吵了,大过年的,这像什么话。妈,你也消消气,孩子他爸,你也别再说了。”可爸爸和奶奶都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
终于,奶奶和爸爸没有再吵,但大家都脸色不好。看到奶奶这样,我也生气的甩了个脸色回房间了。
下午,奶奶出门了,说是去串门。一家人都没太在意,可过了好久,奶奶都没回来。
天渐渐暗了下来,大家开始着急了,四处打电话问亲戚朋友,有没有看到奶奶。我和爸爸妈妈还出去找了一圈,都没找到。
后来才知道,奶奶是去给爸爸“辟谣”了。她跟街坊邻居们说:“我儿子可孝顺了,昨天那事是我不对,我就是习惯了节省,不是他们不孝顺我,孩子也是因为不让我吃馒头才掀桌子。”
奶奶手机放在了家里,没听到我们打来的电话。
等奶奶和爸爸都回家后,家里的气氛还是很紧张。爸爸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脸色铁青,一句话也不说。奶奶也阴沉着脸,径直走到客厅里坐下。
过了一会儿,爸爸忍不住对奶奶说:“妈,你今天这一闹,让我在外面都抬不起头来,你以后能不能别这样了?”奶奶也不甘示弱:“我怎么了?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倒好,还怪起我来了。”
我也加入了战队,觉得奶奶这样做有些太过分了。
然而妈妈看着这场景,无奈地叹了口气,对我说:“晓妍,你别多想,早点去休息吧。”
接着她又示意我爸不要再说了。晚上,我听到爸爸和妈妈在房间里聊起这事,爸爸说:“今天这事儿,我真是觉得太窒息了,妈怎么能这样呢?”
妈妈则说:“你也别太生气了,妈年纪大了,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她也是一片好心,就是方式不对。”
爸爸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说:“唉,谁让她是我妈呢。”
这场年夜饭的风波,就这么暂时告一段落了。但家里的气氛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温馨和谐了。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也明白了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真的很难调和。
奶奶那一代人,经历过苦日子,节省已经成了他们骨子里的习惯,他们总觉得把好东西留给子女就是爱。而我们这一代,更希望家人能一起享受生活,不要总是委屈自己。
或许,我们都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这样家庭才能真正和睦吧。